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0年12月29日 星期三

    九十三岁法国老革命出书抨击时弊

    三欧元小册子夺占年底畅销榜冠军

    《 中华读书报 》( 2010年12月29日   04 版)
    斯特凡纳·黑塞尔

        本报记者康慨报道  老革命退下来了,却不思安享晚年。他看不惯这世道,决意冲冠一怒,遂出书警世,仿佛一声棒喝:醒来吧,法国人!

        93岁高龄的法国前外交官、抵抗运动传奇老战士斯特凡纳·黑塞尔(Stéphane Hessel)所著政论小册子《愤怒吧!》(Indignez-vous!),成为了2010年法国圣诞期间的头牌畅销书,米歇尔·维勒贝克的龚古尔奖获奖小说《地图与疆土》也只能望其项背。

        《愤怒吧!》仅厚24页,定价三欧元,10月20日黑翁生日当天出版时,首印仅为2000册,以两周时间卖光,此后不断提速,销量扶摇直上,圣诞节前的黄金购物期内,连续五周位居法国全类别畅销书榜冠军宝座,赫然已印行63万册之巨,2011年1月将加印至80万册,出版商Indigène则预估其销量可破百万。

        黑塞尔的矛头直指尼古拉·萨科齐治下的法国社会,直斥不公不义不平等的现象日益加剧,意在告诫读者,法国应重新发扬老一辈革命家们的抵抗精神,让革命火种代代相传。他说,昔日抵抗运动的精神源泉就是人民的愤怒,而法国今天已经失去了这种精神,人民需要重新燃起怒火。“在此呼吁公民们,无论老幼,都要对我们失序的社会负起责任。”黑翁说,“我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让自己愤怒的理由。它弥足珍贵。”

        黑塞尔在书中抨击了今日法国社会不断加剧的贫富分化、政府对非法移民令人震惊的恶待、法国新闻自由的沦丧、对环境破坏的放任,亦涉及巴勒斯坦的困境和法国福利系统面临的危险。他呼吁人民挺身而出,不要等待,以和平的、非暴力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愤怒。

        《新观察家》杂志12月22日刊出对黑翁的专访。他自认为该书畅销的原因,首先在于书名抓住了民心,因为很多法国人早对萨科齐不满,要是有人上前告诉他们:“愤怒吧您,”人们会听的。

        不是什么人都能随便对人民发话。黑翁却可以。他资格老,名望高,早年打过德国鬼子,长期工作在外交和人权战线,得过众多国家级荣誉,人生经历已成传奇。因此,虽说《愤怒吧!》仅卖三欧元一本,但这三块钱里,亦存有一份心意:向老同志致敬,向老同志学习。

        1917年10月20日,斯特凡纳·黑塞尔生于德国柏林一个波兰裔犹太知识分子家庭,七岁移居法国,1937年入学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同年成为法国公民。1939年大战爆发,黑塞尔参军抗德,法军大败,法国沦陷,他渡海赴英,追随戴高乐将军的领导,加入抵抗运动,领受侦察任务后,奉派潜回法国,被俘,受刑,先后囚于布痕瓦尔德和多拉集中营。上绞刑架前,狱友用新死于伤寒的法国青年米歇尔·布瓦泰尔和黑塞尔调包,骗过鬼子,保得他一命。后在转营至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的途中,黑塞尔与同期被囚的英军敌后武工队员、著名的“大白兔”弗雷斯特·扬-托马斯一起,在乱军中成功逃脱。

        法国解放后,黑塞尔参与起草了1948年的《世界人权宣言》,而后长期在外交领域为国效力。

        黑翁有时又被人们称为朱尔和吉姆的孩子。其作家爸爸弗朗茨·黑塞尔和思想开放的妈妈海伦·格伦德,乃法国作家亨利-皮埃尔·罗谢小说《朱尔和吉姆》的主人公原型。大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于1962年将此作搬上了银幕,今日已成影史经典。

        不过,《愤怒吧!》一书并未全获共鸣。其中关于以色列的激烈言辞,已经引起了法国犹太人群体的抗议。黑塞尔认为,以色列无意于和平,无视国际法和日内瓦公约,只想保持巴勒斯坦的殖民地地位和被占领状态。作家、哲学家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皮埃尔-安德烈·塔杰夫(Pierre-André Taguieff)近来据此公开指责黑塞尔“煽动对以色列的仇恨”,还翻出他的历史问题,指控他在战争期间隐瞒犹太人身份。黑塞尔则拿自己在集中营死里逃生的经历辩护,指出,对犹太人遭受的浩劫,他感同身受。

        出版此书的Indigène出版社规模很小,且偏居法国南部的蒙彼利埃,1996年才成立,年出小众文化读物不过十数种。如今《愤怒吧!》大卖,一如金花怒放,银树狂摇,带来瓢泼钱雨,亦令该社一个长期梦想有了实现的可能:挺进巴黎,开个驻京办。

        该社联合创办人、前《世界报》外事记者西尔薇·克罗斯曼说,未曾料及此书如此火暴,黑塞尔的小册子仿佛戴高乐附体,神似于戴将军1940年6月18日在伦敦通过BBC、呼吁法国人挺身反抗的著名广播讲话。克罗斯曼女士说,当今天的知识分子们蜷缩于书斋的时候,一位真正的战士出现了,黑塞尔重新唤起了人民的希望,这正是《愤怒吧!》如此畅销的奥秘所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