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0年12月08日 星期三

    西方古典学研究史的经典之作

    吴晓群 《 中华读书报 》( 2010年12月08日   09 版)
    《西方古典学术史(第一卷)》(上、下册),[英]约翰·埃德温·桑兹著,张治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10月第一版,88.00元

        对于想要了解某一研究的源起和发展、问题意识与切入点、研究热点及难点、学术纷争以及对话等研究概况的学者而言,一部学术史所提供的知识是不可缺少的。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古典学家约翰·埃德温·桑兹(John Edwin Sandys, 1844-1922)的《西方古典学术史》(A History of Classical Scholarship)就是这样一部重要的学术史著作。

        《西方古典学术史》共三卷,长达1629页,系统阐述了西方古典学自公元前6世纪至19世纪的具体内容与发展脉络。该书视野宏大又不失精细的考察,尤以文献学、版本学、词源学及语法学上的考辨见长。该书的第一卷于1903年第一次出版时,便受到极大的欢迎,以至三年之后(1906年)就应读者的请求而再版,作者也在原先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章节和注释。1921年出第三版,全书共702页,24幅插图,12张年表,大体上与第二版一致,只是作者对整卷进行了一次更为详尽的审察和增补。该书第二卷和第三卷则出版于1908年。

        何为“古典学”?什么是“古典学术史”?借用王焕生先生在中译本第一卷导读中的话来说就是:西方古典学“通常指西方对古希腊罗马典籍的阅读和研究,这一阅读和研究的接受过程便构成西方古典学术史”。也就是说,从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来看,古典学所研究的对象是古代的希腊和罗马。然而,对于今人而言,复活已经逝去的世界有何意义?众所周知,古希腊和古罗马是西方文明的精神家园,它们为整个西方文明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调,并在事实上成为西方文明一次次从颓废迷失中觉醒振作起来的根本的精神源泉。因此,“古典”也就成为了西方人借助历史来实现其愿望的一种方式,换言之,“古典精神”成为了西方思想界一种共尊共信的心理力量。在这个意义上,古典与现代从来就不曾分离过,也不可能分离。因此,这种复活的意义就在于对家园的回归——难道还有什么比回家更重要的吗?这种复活的意义更在于唤醒情感和理想,表达希冀与期待。这就是为什么一代代的学人孜孜不倦地校雠异文、训诂古音,历尽艰辛地发掘古迹、誊录碑铭,且将古人遗留下来的残篇零简视如珍宝、集缀成册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古典的理念、资源总是在不断地被传授、研究的原因。

        西方学界对于古典学术史的梳理及研究从来不乏其人其书,其中较为重要的除了桑兹的三卷本《西方古典学术史》以外,还有两位学者及其著作值得一提。一是德国古典学家维拉莫威兹(Ulrich von Wilamowitz - Moellendorff)的《古典学的历史》(Geschichte der Philologie,1921.),该书略古详今,更似一部“史论”著作,作者以他本人的语言学观念来统摄整个西方古典学历史,因此该书带有较强的个人色彩。二是美国德裔学者鲁道夫·普法伊费尔(Rudolf Pfeifer)的《古典学术史:从开端到希腊化时代》(History of Classical Scholarship from the beginnings to the end of the Hellenistic age, 1968.),其著述精要妥洽,尤其以希腊化时期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研究受人瞩目,可惜没有论及拜占庭和中世纪部分。之后,他虽又写作了《古典学术史:1300-1850》(History of Classical Scholarship from 1300 – 1850, 1976)一书以增补前书之不足,但中间仍有断裂。相比较于以上著述,桑兹的著作因其资料翔实、内容广博,虽时过境迁,问题意识和文献考辨已显老态,但仍具有无可以替代的价值。

        桑兹的《西方古典学术史》主要是按时间段及古典学传播和研究的重要地区来划分章节的。第一卷的主题分为六个方面:一、雅典时期(公元前600年-前300年);二、亚历山大时代(前300年-基督教时代的开始);三、罗马时期的拉丁学术(公元前168年-公元530年);四、罗马时期的希腊学术(从基督教时代到530年);五、拜占庭时期或称东方的中世纪时代(30-1350年);六、西方的中世纪(530-1350年)。该书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关东方的拜占庭时期和西方的中世纪,特别是有关经院哲学与古典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古典学术东传渊源的论述更是广受赞誉。这一时期古典学的发展并无准确而完整的资料,且史料文献极为庞杂,正如作者在第一版前言中所说,他“不得不与大量的文本进行搏斗”,然而,作者不仅成功地将大量的材料压缩进了有限的篇幅内,同时他也成功地使其读者自始至终地保持着阅读的兴趣。

        该书并不完全同于一般为叙述而叙述的教科书式的学术史,它触及了广泛而重要的主题,其作者的用意更在于,通过对各个阶段西方古典学术史之演变的叙述,来考察当时的社会语境与时代需要对古典学家的拷问,及古典学得出的新的认识,从而来检讨不同时代人们所面临的问题与希望。

        当然,这样大部头的学术史著作要做到让每一个读者都满意是很困难的,也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也有人批评桑兹的著作流于琐碎简单,对一些古典学者比如Lorenzo Valla、Pietro Bembo等只是寥寥数笔就带过去了。但这是这种“大而全”的史撰所难以避免的问题,不能苛责于桑兹。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