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0年11月10日 星期三

    卢新华用长篇政论随笔阐述财富观

    评论界认为《财富如水》对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有警示作用

    记者 刘霄 《 中华读书报 》( 2010年11月10日   02 版)

        本报讯 曾以《伤痕》引领中国文坛“伤痕文学”写作潮流的卢新华,近日推出的新作《财富如水》一扫几百年来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奉行的线性发展认识,提出财富有聚则有散,散是为了更好地聚。犹如大海一般,日增不见其多,日损不见其少,循环往复,生生不息。这种辩证发展观,为包括中国在内的正极力创造财富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一些已累积了大量财富的发达国家开出了药方,引发了社会各阶层的关注。

        《财富如水》的“水相”终究是空相,其深层意义在于如何公正合理、和平稳健地进行财富创造与分配,打破社会长期以来在财富的创造、积累、享受等认知问题上生成的种种误区,建立一种帮助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财富观。评论界人士以及许多接触和阅读此书的人士普遍认为,这是一本特别好读、耐读、吸引人读,且在文本上极具创新意义的书。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认为,《财富如水》作为文学作品首先体现的是文学现象,但是文学现象背后是社会问题,社会问题背后是经济问题,经济问题背后是哲学问题,这对于今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如何看待财富,应当树立怎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评论家白烨表示,卢新华与其说是一个文学写作者,不如说是一个人生精神现状的敏锐观察者、人性精神病灶的出色诊断者。在这个意义上,《财富如水》是“惊世”的,又是“醒人”的。“优秀的文学、优秀的作家一定要努力回答时代最迫切、最重大的问题,能去思考回答这些问题的作品才是大作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李建军认为,描写个人经验的作品可能会刺激一些人的阅读兴趣,甚至会成为一时的话题或市场现象,但绝不会是一部大作品。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张炯认为,《财富如水》采用政论随笔的形式,通过形象性的语言和若干生动的人生故事,旁征博引先辈的言论,把人生哲理既雄辩又深入浅出地表述给读者,用心和立意令人赞佩。“卢新华从自己的切身感受入手,以生动的文笔侃侃而谈,通过一部长篇随笔与广大读者亲切对话。《财富如水》发展了文学史上政论随笔的传统,赓续了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和样式。”张炯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