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0年11月03日 星期三

    国学谈话录之四

    “道”与“民主”

    ——姚奠中、刘毓庆、郭万金三人谈

    《 中华读书报 》( 2010年11月03日   15 版)
    姚奠中
    刘毓庆
    郭万金

        刘:20世纪最响亮的,而且被现在中国人仍然认可的两个关键词,应该就是“民主”与“科学”。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当时称作“德先生和赛先生”。一般认为五四运动的一大贡献就是把西方的这两个概念引进了中国,引发了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运动。使中国走上了现代史的进程。

        姚:这是有进步意义的,而且当时的针对性很强:宣扬民主,目的是反对封建专制;宣扬科学,目的是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将近一百年过去了,现在我们有条件做一些更深入的研究了,比如我们一直把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视为君主专制体制,其实这中间也有很多缺乏分析的因素。

        郭:中国传统制度是皇权制,这一点毫无疑问,就制度的表面形态而言,是“君主专制”也不假,但是,这个“专断独裁”的制度居然延续了两千多年,而且,正是在这个统治基础之上,华夏民族造就了璀璨多姿的文化盛业。按照,极端民主主义者的思路,君主专制是最落后的体制。但是,正是在这个最落后的体制中却缔结了最美的文化之花,而那些最美丽的文化之花,并不是因最高统治者而盛开的,相反,它们的“美丽”反而引得无数君王竞为折腰了。平民孔子受到了后代帝王的尊礼推崇,儒家的经典是古代君王接受教育时的必修课。如果中国古代君王是完全意义上的独裁统治者的话,那么他们的统治完全可以按照个人意愿来进行,以个人好恶作为判断标准,但我们在历史上所看到的并不如此简单,有些时候,甚至恰恰相反,君王并不是最自由的。

        姚:专制是指最高统治者独自掌握政权、独断专行的统治制度。中国古代统治以君主为中心这倒不假,君主为中心是否就是“专制”?这恐怕需要分析。表面上看最后的决断权在君主,好像君主可以凭自己的意志任意行事。实际并不这样简单。在君主之上还有一个东西,这就是“道”,即经书中所提出的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君主要在三种力量的监督之下实践这个道,一是民众,《尚书》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民众代表着天的意愿,所以统治者要“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二是谏官,历代都有不同名目的谏官,他们负责发现君主的过失,对其进行直言规劝。三是史官,皇帝的言行无论对错,史官都要记下来,而且皇帝不许看。这对皇帝也是一个很大的制约,使他要尽可能的遵守天道。所以皇帝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往往要征求大臣们的意见,不敢专断。但到后来,皇帝的地位越来越高,专制的因素也就大起来了。在唐代时,大臣与皇帝还可以坐下对话;到宋朝,多数情况下是大臣站着,皇帝坐着;明朝以后,就变成了皇帝坐着,大臣跪着。在这种情况下,真正反对皇帝意见的行为也就少起来。明朝著名的“大议礼”事件就是典型。嘉靖皇帝是一位“外藩入嗣”的皇帝,他的父亲是一位藩王,可他却要追封皇号,众大臣极力反对,嘉靖皇帝一怒之下杀了一百多大臣。这表面上看,皇帝胜利了,可是从此以后明王朝也就走向了衰亡的道路。

        刘:这就是我们以前谈到的那个“道”的问题。皇帝能履行尧舜禹汤之“道”,他就是“有道明君”,就能够长治久安。如果失去了道,就是“无道昏君”,那就会人心相背,最后就会有人起来“替天行道”。汤武革命之所以被肯定下来,就是因为他们替天行道,使天下重新恢复和平。所以说,在中国眼里,道才是最高的。皇权是被置于道之下的统治力量。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王朝周期兴替的问题,其实就是道的维护与失落的问题。

        郭:您提到“替天行道”,我立刻想起了《水浒传》,梁山好汉,占山为王,就法律层面而言,这些人与当时的政府为敌,大肆抢劫财物,按书中所写,他们的抢劫对象,不仅有贪官污吏,土豪劣绅,还有相当一部分是途径梁山的过往客商。“越货”之外,更有杀人,在书中多出记载着梁山好汉的血腥屠杀,而其中许多被杀者都是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可以说,这些所谓的“梁山好汉”有着不折不扣的强盗行为。但梁山好汉却依然受到了许多民众欢迎,很多人都忽视了他们的过激行为,而对他们的最大认可就在于“替天行道”。因为,书中的统治者是无能昏君与当道奸臣的组合,他们的统治已经失去了“道”,所以才有了小说的产生和理想寄托。民间渴望有“替天行道”的好汉。在“天-道”的统治观念下,作为天子皇帝只不过是代“天”行“道”的执行者而已,执行的不好,就会有人“替天行道”。小说是俗文化的集中体现,可见“替天行道”的思想在中国百姓中有着很深的文化基础。

        姚:道是很难把握的,但“民主”就不同了。“民主”强调的是“民”,这与以君主为中心的政体完全是两回事。这种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统治者的权力,很有利于表达多数人的意愿,因而也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在表面上看,它比“中国之道”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国家和民族。但从根本上看,它对于人类永久和平愿望的达成,有时并不见得有利。

        刘:关于这个问题,我曾思考了很长时间。“道”重在“德”,是以和谐为旨归的;“民主”则重在“利”,是以物质利益为目标的。道的出发点是天下,民主的出发点是自己。民主表决一件事情,每一个参加表决者都是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的,最后少数服从多数。这样众多人为了一个共同的利益努力,必然会增强一个群体的实力。因此“民主”可增强集团——包括国家、民族的竞争力,但却无法消除国家、民族间因利益竞争而导致的冲突。中国之道虽不利于民族、国家物质竞争力的增强,但却有利于天下和平,因为它讲的不是集团的小利,而是天下的“大利”。人类最大的愿望是“万世太平”,但民族、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却打破了人们的这种愿望。

        姚:“民主”与“道”是有很大差别的。从“道”出发,就有个是非问题,如果违背道义,即使有再大的利益也不能伸手。如果只从利益出发,不顾道义,无法达成“世界和平”。世界上战争频繁爆发,绝大多数都是为了争夺利益,而且往往是所谓的民主国家发动的。

        刘:民主最大的作用在监督。像中国近年来关于腐败的一些大案,就是在民众的监督之下通过互联网向社会披露,而后起到很好的惩治作用的。有人把说成是一个东西,认为只要民主,也就符合了道的原则。其实民主与道是两回事,道是一个更高层次上的概念。道有道德、道义的含义,他是维护天下民众长久利益必须遵循的规则,这与民主具体实施于某个集团或民族,有性质上的不同。可以这么说,“民主”是制约专制的有利武器,“道”是维护和平的最高法则。这两样都是人类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