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单本古籍绝大部分是靠丛书流传下来的,这些古籍多是私家藏书,发行量很小,甚至在公立图书馆里也很难找到。”日前在京举行的《千年藏书大典》(以下简称《大典》)专家座谈会上,北京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古籍整理研究学刊》主编韩格平认为,私家藏书与丛书在当代的传承和使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大典》将这二者结合起来,最大效率地发挥了丛书的作用。
《大典》于2010年10月先行推出6种:《后知不足斋丛书》、《藏修堂丛书》、《文学山房丛书》、《海山仙馆丛书》、《平津馆丛书》和《功顺堂丛书》,精选清代六大著名藏书家毕生刊刻、收藏的典籍,共计101册。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所教授陈其泰认为,《大典》所选的6套丛书时间上涵盖晚清到民初,地域覆盖藏书兴盛的江浙和岭南地区,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官方藏书的规模绝不是私家藏书所能比的,但私家藏书不受官方观点和思想的约束,有自己的眼光,有自己的特点。”尤为可贵的是,《大典》作为“丛书之丛书”,以民间、私人藏书为底本原貌影印,未经任何删减、篡改,这样的做法有益于保存文献,体现了它的收藏价值。
据悉,《大典》由北京时代华语图书股份有限公司携同凤凰出版社、巴蜀书社策划出版,所收录的古籍文献非常珍稀,国内只有寥寥几家公共图书馆有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