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0年10月22日 星期五

    小学科学教育教材60年之路

    人民教育出版社综合理科室 殷志杰 蔡矛 《 中华读书报 》( 2010年10月22日   03 版)

        梳理60年来小学科学教育课程、教材建设的历程,我们十分激动、欣慰和感慨:几代人兢兢业业、一丝不苟、默默奉献,这是一条不断探索、曲折艰辛、成绩卓著的路。

    一条成绩卓著的路

        60年里,修订、编写、出版了八套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的自然(常识)教材,一套在少数地区试验的科学教材。几代人在以“了解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和“科学探究”为核心内容的课堂里学习、成长。20世纪50—60年代的自然教材和自然教学,为普及科学知识和生产知识、培养公民良好的卫生习惯、破除封建迷信,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或参加生产打下了科学知识的基础。20世纪70—90年代的自然教材和自然教学,为培养学生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兴趣、科学观点、科学态度等)起了重要作用。特别是1980年以来在“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指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究大自然秘密”的思想指导下的自然教材和自然教学,为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在理论、实践、师资、设备等方面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很多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优异成绩的专家,当他们回忆自己成长的道路时,常会提到小学自然课对他们的深远影响。

    一条曲折崎岖的路

        1950年,在总结新中国成立前自然教材经验、吸收老解放区和苏联自然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小学高年级自然课程暂行标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采用这个课程标准,而是在匆忙中修订了原有的自然教材。

        1953年,“全盘照搬”苏联小学自然教材教法。一方面是引入了以斯卡特金的教学思想为指导的自然教材教法,推动了当时中国自然教材教学的发展;同时也造成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严重脱离中国实际;丢掉了我国自然教学多年积累的一些好思想好方法。 

        1956年,按照自然教材要“逐步实现中国化”的要求编入了很多结合中国科技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但也产生了明显偏差。一是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在自然教材中编入了过多的不符合自然学科特点、不符合小学生接受能力的政治思想教育内容和农业生产知识。二是在“逐步实现中国化”的同时,丢掉或模糊了以往的好思想好方法,致使不注重观察实验,完全讲述讲解的内容大幅度增加;直接通过下定义的方法建立概念的内容增加。

        1958年,在“大跃进”的形势下,十年来积累的自然教材教学经验沦为“保守、落后”。编写“集政治、地理、历史、自然于一体”的常识课本,科学教育被严重削弱。

        1963年,在总结新中国14年来自然教材教学经验基础上编写的自然教材,纠正了“大跃进”的偏差,拓宽了自然教学内容范围,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但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方面没有明显改观,并且在忽视观察实验、忽视由感性到理性认识方面有“加剧”的趋势。1964年,这套自然教材更被减得“骨瘦如柴”,知识严重压缩,观察实验、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更加减少。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自然教材教学遭受了灭顶之灾。

        1977年,在“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形势下,编写教材的工作得以恢复和稳步发展,编写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既有基础性知识又有先进性的科学知识,注重观察实验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自然常识教材。

        1982年,确立了自然学科地位:“小学自然课是对小学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明确了学科指导思想和方法:“指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究大自然的秘密”。自然教材进行了根本的改革,既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更重视通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培养儿童学习科学的志趣和能力,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教材形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学生在课文中不能直接找到问题的答案,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探究活动自己得出结论。这套教材的改革,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受到了广大教师和研究者的肯定。

        1989年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科学教育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小学自然课第一次从一年级起开设。新编写的自然教材在前一套教材改革的基础上,创立了“知识教学、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架阶梯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教材整体结构,“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思想教育有机结合”的单元结构,“具有探究式学习特点,与认识过程、科学过程、认知过程、教学过程相统一”的课文基本结构。

        在新世纪的课程改革中,小学科学教育课程名称改为“科学”,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课程性质、任务都有了充实和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依据新的课程标准编写的科学教材,在少部分地区试用。这套教材大胆采用了主题式的内容结构,进一步突出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并在学习评价、贴近学生生活、加强活动性以及教材的可读性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一条在不断探索中前进的路

        几十年来自然教材编者们一直在为如何编好自然教材而努力研究、探索。

        20世纪50年代初期,探索如何使自然教材更好地适应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50年代中期,探索如何使自然教材符合中国的实际,具有中国自然教材特点。

        60年代初期,探索如何加强自然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广泛性,如何正确处理自然教材中思想教育和理论联系实际方面的问题。

        70年代后期,探索如何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向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如何加强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技能。

        80年代初期,探索如何将自然学科从一门常识性的学科变为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学科,如何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如何改革自然教材的编写形式和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索大自然的秘密。

        80年代中期,探索如何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编写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动手动脑学科学”的自然教材。

        90年代初期,探索如何使自然教材具有“知识教学、能力培养、思想教育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整体结构,如何使课文结构达到“科学过程、认识过程、认知过程、教学过程的相互统一”,如何根据课文中心内容的不同编写不同类型的课文,如何采用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发展。

        正是有了60年来几代教材编者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自然教材才能不断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养,为培养祖国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不断做出应有的贡献。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