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最近举行“重建历史——《近世中国》新书出版座谈会”,发布该丛书下的《战后中日关系:“不正常”历史的过程与结构》(中国传媒大学刘建平著)、《被“废除不平等条约”遮蔽的北洋修约史(1912-1928)》(台湾政治大学唐启华著)两部新书。座谈会之所以以“重建历史”为名,原因在于这两部新书都具备了反思相关领域研究的提示价值,都提供了重新审视相关历史的视角和史实,展示了中国近现代外交史的丰富面相。
《近世中国》是社科文献社今年推出的近现代史研究丛书,以揭示传统中国迈向现代中国转折途中之种种面相为志趣,以视角开放、打破惯识、还原真实为指向。唐启华所著《被“废除不平等条约”遮蔽的北洋修约史(1912-1928)》以实证研究指出,北洋时期,北京政府、外交部及顾维钧等职业外交官为争国权付出了艰苦努力,与德、奥、俄、比、法、日、西、英等国进行了为追求“平等”国际地位、消除条约中的不公正条款、改订平等新约的外交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唐书提示我们,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是一个长久的历史过程,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北洋修约史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该被“废除不平等条约”的革命话语所“遮蔽”。刘建平所著《战后中日关系》一书认为,1950年代以来的中日关系一直呈“周期性恶化”的发展特征,作者指出,战后中日关系的历史构造是日美同盟对华敌视结构和美国霸权庇护下日本对华蔑视结构的复合体,这就是后来“历史问题”间歇性发作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