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认识简雄兄,是在雅都饭店新落成之际,一位校友邀请我们到顶端的旋转餐厅边赏美景边喝咖啡,大家闲聊了几句,匆匆告别。当年的他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极符大学时代的盛名,很让人仰视了一番。简雄是我的学长,人前人后我都摆正位置,长幼有序,恭恭敬敬地尊他为师兄,偶尔也要呼他一声老张,他也不介意,高兴地应着。有一次在他多喝些老酒时,要他在给我的书上签名,称我为兄,他果然写下。我得意之余,稍有愧色,旁人看来我有点“趁人之危”,反衬得简雄兄的大家风范、儒雅气度。在内心深处,他是我的兄长,更是我的文友。《论语·颜渊》中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文友是朋友中的最高级别,简雄兄就添在我的文友之列,不知有没有辱没了他。
我粗略知道他的勤勉,一般公务应酬能推则推,但对书却是来者不拒,凡我将觉得对他可能有用的书送给他时,他都一一笑纳,这是我平生见到嗜书如命的第二人,另一个即是我的周老师,恰巧两人籍贯都是宜兴,也许这是宜兴历来文人墨客兴盛的原因吧。爱书、读书、写书,他经营着中国传统文人的理想王国。曾与小友私下狂妄地说一般散文是所有文体中最好写的,天马行空,只要做到形散神不散就行了,但历史散文却是最难写的。它要作者具备良好的文学修养、深厚的文字功底、丰富的历史知识及其对历史现象的剖析能力。好的历史散文兼具文学的美感与历史的真实,集趣味性、严谨性、灵动性于一体,简雄的新著《大户人家》将三者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此书分“九州”、“西域”、“悦读”三部分,“九州”是他研读历史风云后的历史散文,“西域”是他领略海外风情后留下的旅游笔记,“悦读”则是他博览群书后的读书心得。尤其读了他的“九州”部分,从帝王名臣到市井商人,从家国大事到士妓因缘,从江山争夺到书生议政,犹如一幅幅历史画卷重现:“残阳如血”时分,带着“天国的晚风”的凉意,伴着“石板街回声”,走进“大户人家”,“梦归赐闲堂”,端详“山塘的模样”,抒发“书生意气”,咀嚼着“宏村的味道”,探寻着“丽江底蕴”的文脉,更是在观照“日升平遥”之后,表达了对“钻天洞庭”帮驰骋商场、独占鳌头的深深敬意。他一度苦苦寻找“大明周后”——崇祯皇后的芳名,未果,仍以一顿美餐为诱饵托我查询,并向有关明史专家讨教,然而现代“人肉搜索引擎”宣告失败。历史终究委屈了这位苏州籍皇后,仅以周氏留名。
谁也无法阻挠历史前行的脚步,即使“英雄盖世”,即使“活在繁华的城市里”,终究会迎来“日暮之秋”,重复着“王朝的末路”,变革是必然的,后人也只能偶尔停下来倾听“遥远的笛声”。“悦读”部分是作者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阅读了《万历十五年》、《晚明史》、《江南士绅与江南社会》、《明清时代商人与商业资本》、《纵乐的困惑——明代的商业与文化》等海内外专家学者著作后的感悟与心得,他尤其关注明清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变化及其士商阶层的发展,通过对史学界研究成果的认真阅读与重新梳理,试图探索近代中国与西方列强产生差距的根源,就如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与中国戊戌变法的失败。
简雄的视野是开阔的,他以苏州为圆中心,走向全国,又放眼世界。我追随着他的足迹,在他的文字世界里神游了罗马、佛罗伦萨、克拉根福、希萨尔雷克山丘……,对简雄而言,风景仅是他抒情的道具,他极力称道与追求的却是风景背后的人文精神。特洛伊的猜想、但丁的《神曲》、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等人的画作,还有罗马古城的遗址……,西方文明的象征和历史的沧桑已深深扎根在东方人的心底,引起了作者与读者的无限遐想。“萨尔茨堡的天空”是我喜爱的篇章之一,不只为那儿回响着莫扎特的旋律,不只为美丽别样的异域风情,还为那唯美的文字,它们是如此深深地吸引着我:
壮伟的阿尔卑斯山孕育了萨尔茨堡的激情,萨尔察哈河带着交响乐般的轰鸣,从终年积雪的山顶奔腾而下,到了萨尔茨堡,来了一个“S”形的旋转,就像乐队指挥的银色小棒划了一下漂亮的弧线,水面突然就开阔起来,水势节奏变成了如歌的行板。
这段行云流水般的诗情描述体现了简雄的美学修养和诗意情怀,山的壮美、水的奔放、人的激情,伴随着音乐的动感与节奏,方正大气的汉字一下子变得空灵而飘逸,静止的文字顿时成为动人的乐章。
灯火阑珊处,风中的平江,涛声依旧梦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