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0年09月08日 星期三

    中国文学“走出去”急需组建国家翻译队伍

    记者 舒晋瑜 《 中华读书报 》( 2010年09月08日   01 版)

        本报讯 “为什么我们在体育上拿那么多世界冠军,因为有一个国家队伍。作为文学来讲,走向世界必须要有国家队伍,经过一年、二年、20年培养之后才可能具备走向世界的翻译水平。”报告文学作家李鸣生在“中国文学图书与国际市场”研讨会上对中国文学如何走向世界提出了他的建议。

        在研讨会现场,“翻译”成了与会专家提及最多的问题。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潘凯雄认为,文艺图书走出去的翻译问题比其他图书的问题大得多,这是一个巨大的文学瓶颈。“国外据我所知,著名的出版机构用的翻译者一定是要用母语是他们自己国家的。全德国能译中国小说的不会超过10个人,这是歌德学院驻中国的一个院长跟我说的,他在很热心的做中德文化交流,也很热心中国的图书到德国去,但是寻找译者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作家郭雪波表示,文学作品不好译,有第二创作的过程,翻译本身就是第二创作,所以我们一定要把翻译队伍建设好、抓好。

        出版人黄国荣表示,现在从事翻译的人越来越少,而且翻译的质量越来越差。中国文学有它的特点,汉语有它几千年的历史,而且它里面象形字、会意字等等,比如讲端起一碗酒扌周 了一口,还有目娄了一眼,可能会改成看了一眼,这个意思就不一样了。我们的翻译怎么能够把扌周、目娄 准确的翻译出来是很麻烦,小说的字意显示不出来。

        李鸣生建议国家拿出一个计划,像搞体育一样,3年、5年、20年,中国文学的翻译自然就上去了。

        潘凯雄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前长期的封闭造成了现在中国文学对外交流存在障碍。“虽然改革开放30年了,毕竟经过了那么长时间的封闭,西方社会对中国的认识确实有意识形态的偏见在里面,包括选择中国作家的作品。”

        这种情况随着这些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有所改变,潘凯雄说,“国外的一些著名出版商要求我们主动推荐作品,而且还主动的要求我们推荐能够反映当下中国社会生活的一些小说作品。比如像兰登等国际上著名的文学出版社都来找我们谈,让我们推荐作品。但是这个工作正在做的时候正好赶上金融危机,应该说世界上发达国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比较强烈,至少在去年投资基本上全停掉,尤其对中国市场的海外投资。这是影响中国文学走出去的一个原因。”

        《中国作家》杂志主编艾克拜尔认为,文学读物是弥散的、缓慢的。文学作品具备人文情怀和软实力。如果国外读者热爱中文作品,热爱中国文化,他对中国的产品会自动的接受,不会启动反倾销,从某种意义来讲中国文学对中国产品将来非常自如的走向世界,将发挥不可忽视的影响。

        潘凯雄认为影响中国出版走出去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中国图书出版市场化相比国际来说显得滞后。

        “出版业的改革开放比其他产业、其他行业还是滞后的,所以我们的市场化在往前赶,实际上好多东西还在建立的过程当中。比如说我们的经纪人制度、经理人制度,基本上还是在一个初创阶段。也就是说缺少这一方面做版权贸易方面专门的人才。”

        黄国荣认为中国文学宣传渠道不够,现在没有一种专门向外国人介绍中国文学的刊物。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