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5年04月02日 星期三

    庆祝生日并非自古就有

    《 文摘报 》( 2025年04月02日   05 版)

      庆祝生日,并不是自古就有的。宋代的陈淳在《北溪字义》中说:“古经书本无生日之礼。”最初,古人会庆贺新生命的诞生,如《史记》载:“高祖、卢绾同日生,里中持羊酒贺两家。”人们以羊肉和美酒,祝贺刘邦和卢绾的父母喜得贵子。这是庆祝婴儿降生,而不是庆祝生日。确实,即便贵如汉高祖刘邦,史书中也没有只言片语提到他出生的日期,更不要说过生日的记载了。

      直到南北朝时期,史籍中才有了过生日的明确记载。文学家颜之推(531年~约590年),在《颜氏家训·风操》中提到江南人过生日的习俗:小孩出生一周年后,父母为他们置办新装,洗浴打扮一番之后,在他们面前摆上刀箭纸笔、缝纫用品,以及“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等物件,任凭他们抓取。目的是“验贪谦愚智”,称为“试儿”。这个周岁生日习俗流传到现在,就是“抓周”。之后,孩子每年生日时,也都有“酒食之事”,可见,庆祝生日,在那时已经成为定俗。

      颜之推还提到,梁元帝萧绎(508年-555年)少年时,每到八月初六生日之时,“常设斋讲”,也就是举行宣扬佛法的聚会。萧绎算得上有据可查的,最早过生日的人。

      不过,那时的生日,什么时候能过,什么阶段不能过,却是有讲究的。俗话说“孩子的生日,娘的苦日”。讲究孝道的古人更加知晓这个道理。双亲在时,和父母一起开开心心地庆祝生日,这是人之常情,也是舆论认可的。一旦父母去世,那么自己的生日就变成感怀之日、感伤之日,这时还继续为自己庆生,会被人视为“无教之徒”。颜之推就对这样的人很不齿,批评他们说:“其日皆为供顿,酣畅声乐,不知有所感伤。”相反,上面提到的梁元帝萧绎,虽然小时候每年都庆祝生日,但“自阮修容薨殁之後,此事亦绝”,阮修容是萧绎的母亲,她去世后,萧绎就再也不过生日了。

      这一禁忌后来逐渐松动,但直到隋唐时,人们依然会在生日时,追忆纪念自己逝去的双亲。隋文帝杨坚为了报答已故父母的养育之恩,就在自己的生日时,下了一道《生日海内断屠诏》,要求天下人断屠一天:“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但风树不静,严敬莫追,霜露既降,咸思空切。六月十三日,是朕生日,宜令海内为武元皇帝、元明皇后断屠。” 

      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十七年(643年)十二月的一天,突然对着侍臣们哭起来,原来这天是他的生日,他想起了自己去世的双亲。李世民感叹说:“世人们都以为生日是可喜乐的事,但对我来说,却只有感伤和思念罢了。我如今君临天下,富有四海,想要侍养双亲,却永不可得。”他从自己的感受出发,认为人们庆祝生日既不合情也不理:“奈何以劬劳之辰,遂为宴乐之事!甚是乖于礼度。” 

      不过,李世民可以选择自己不过生日,却无法动摇社会上业已成型的生日习俗。唐朝的皇帝们似乎也忘了唐太宗的教诲,庆生活动的规模搞得很大。唐朝有哪些生日习俗呢?送生日礼物、讲经宣法、奏乐唱歌、吃长寿面等,活动一点不比现在少。

      (《齐鲁晚报》3.22 纪习尚)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