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5年04月02日 星期三

    网海观潮

    《 文摘报 》( 2025年04月02日   02 版)

      消费券也应有适老化改造

      “发放消费券能够有力提振消费,但不少老年人却‘抢’不到,也不会用!”今年全国两会上,这一现象引起多位代表委员的关注。有代表委员建议,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消费券发放与核销体系,在商场、社区服务中心等人流量密集处设置纸质消费券领取点,方便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群体。老年消费者是提振消费的重要力量,通过发放消费券等形式拉动消费,离不开老年消费者的参与。消费券覆盖更多的老年消费者,覆盖更多的适老消费需求,不仅可以让老年消费者得到真金白银的实惠,还能让消费券实现多元促动消费、平衡施惠企业和市场的效果。

      (《北京青年报》3.14 李英锋)

      莫给孩子贴标签

      “牛娃”“普娃”“烂尾娃”……近年来,家长圈流传着不少“黑话”,五花八门的标签,让人哭笑不得。细观这些标签,其意不言自明,就是对孩子学业表现的“打分”。成绩好就是“牛”,成绩不好就是“普”,有起伏、落差大便是“烂尾”,这样的简单粗暴,谈不上科学合理,更遑论温暖尊重?正如受访的孩子叹息,听到自己的标签,“难过和失落简直无法言表”“谁不想成为父母的骄傲呢?”可见,单一维度的价值评判,不仅暴露了狭隘思维,更可能严重影响孩子的自我认知,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生活热情。

      (《北京日报》3.14 田闻之)

      警惕“瘦身神话”

      自“国家喊你减肥”之后,体重管理话题持续升温。当网友纷纷表示要响应号召时,一些骗术也在伺机抬头。央视新闻日前曝光了所谓“瘦身咖啡”的真相,据警方调查,其中有几个骇人的细节:一是“瘦身咖啡”添加了有毒有害成分西布曲明,后者甚至会导致死亡,早在2010年就已被禁售;二是分销商、网店店主、库管、“大代理”等精确分工,犯罪团伙遍布全国;三是一些人明知西布曲明有害,却依然选择购买。不夸张地说,这样的“快速瘦身”,无异于谋财害命!

      (《南方日报》3.26 钟颐)

      为知识“负债”得不偿失

      近期,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2024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指出一些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以“先学后付”的名义,诱导消费者在未充分了解借款条款情况下办理“消费贷”。事实上,“先学后付”的套路不是最近才出现,近些年来监管部门也曾多次出台相关政策对“培训贷”“消费贷”进行整治和规范,为什么还是屡禁不止?面对“零门槛”“高回报”,很多涉世未深的年轻人禁不住诱惑,却忽视了背后的“黑手”。不法机构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不断翻新欺诈方式和手段,甚至与某些金融机构形成利益勾兑,令“培训贷”陷阱更具隐蔽性和迷惑性。为知识付费,是人们对知识的尊重,但是为知识“负债”可就得不偿失了。警惕“先学后付”背后隐藏的陷阱,消费者一定要时刻保持“天上不会掉馅饼”的冷静。

      (中国经济网 3.27 臧梦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