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伦敦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分析了从217名60至72岁、献血超过100次的德国男性血细胞中提取的遗传数据,还研究了212名年龄相仿、献血次数少于10次的男性样本,对比发现频繁献血者的血细胞更有可能携带一种名为DNMT3A的基因突变。
为理解这种差异,研究团队对人类造血干细胞进行了基因工程改造,使其携带了这些突变,并将它们与未改造的细胞一起放入实验室培养皿中。为了模拟献血效果,研究人员还在一些培养皿中加入了EPO——一种人体失血后产生的激素。
一个月后,频繁献血者突变细胞的生长速度比没有突变的细胞快50%,但这种现象仅出现在含有EPO的培养皿中。如果没有这种激素,两种细胞的生长速度相似。研究人员说,这表明,每次献血后,人体内的EPO都会骤增,这有利于DNMT3A突变细胞的生长。
为了研究拥有更多突变血细胞是否有益,该团队将它们与能够增加白血病风险的突变细胞相混合。结果表明,在EPO存在的情况下,频繁献血者的细胞数量明显超过了其他细胞,并能更好地生成红细胞。这表明DNMT3A突变是有益的,能够抑制癌细胞生长。
(《中国科学报》3.13 赵宇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