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5年03月26日 星期三

    “元亨利贞”与《周易》春夏秋冬的四时结构模式

    《 文摘报 》( 2025年03月26日   06 版)

      时间性问题是哲学讨论的核心问题。《周易》反复强调“时义大矣哉”的思想,强调人与春夏秋冬四时变化的顺应和沟通,提出了“及时而行”“与时偕行”“四时不忒”“承天而时行”等一系列“惟时”论的理论表述和思想观念。《周易》潜藏着一个以“元亨利贞”为中心的四时结构模式。

      《周易》开篇即谓“乾,元亨利贞”,“元亨利贞”四字在全书中具有领启式意义,具有总结性的纲领性的结构意义。《彖》传以“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云行雨施,品物流形”“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解释《乾》卦的天道意义,而天道滋生万物,体现出元亨利贞的变化特点,有着起承转合的运动节奏。《易传·文言》将元亨利贞的时序意蕴,引申为一种仁爱、礼义、利他、坚贞的全面人格表达,即君子四德。孔颖达认为《易传》之君子四德,本质上是四时。“元是物始”,于时配春;“亨通畅万物”,于时配夏;“利为合义”,于时配秋;“贞为事干”,于时配冬。在孔颖达的解释里,春夏秋冬四时是《周易》“元亨利贞”的原型和依据。

      《周易》的《屯》《豫》《革》《复》四卦构成了春夏秋冬的具体象征形式。

      第一,《屯》卦的春天衍生仪式。《周易》的第一、第二卦是《乾》《坤》,第三卦《屯》卦,屯即春,实为春天之义。《屯》卦以春天立象,是春天之诗。《屯》之卦象作[~符号~],震下坎上,震为雷,坎为水,为雷雨之象,是春雷乍鸣春雨初降草木萌生的春天之象,《彖》曰:“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从文字学上说,“屯”是春草破土而出的象形,于省吾以为甲骨“[~符号~]”即为“春”字的初文。从礼典仪式上看,《屯》卦描写了春婚的礼俗,体现出对春天生命衍生的顺应。

      第二,《豫》卦夏之日的礼典盛乐表演。《屯》为春,而《豫》则为夏。春为初生,故艰难;而《豫》为夏,万物蓬勃生长,故豫为欢娱为欣悦。从字义上说,豫的本义是舞乐,从象予声。象的本义是一种有表演性的歌舞形式,与颂、容的意义相同,“象之大者”是盛大的乐舞形式。周代青铜铭文象樂字,皆从象义而得,与“豫”义最为接近。在早期中国文化经典表述里,夏日礼典常常是“大雩帝,用盛乐”,这与《豫》卦的“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是一致的。

      第三,《革》卦秋之日的历史转折。革的本义是革新、改变。在四时运转中,秋天是由盛转衰、由暑转寒的转折时期,最具改变和革新意义。《革》卦的秋天之象,从寒暑转变入手,构成了一个由时历之喻、政治之喻和人格之喻构成的思想叙事体系。从取象上说,革卦泽中有火,象征着寒来暑退的变化,具有“治历明时”的时序意义。而汤武革命是时序意义的政治表述,大人——君子——小人的人格转变则是时序变革的人格化表现。

      第四,《复》卦冬之日的时序循环往复。在《周易》的四时象征体系表述中,《复》卦的冬天象征意义最为明显。《象》传以“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解释了《复》卦冬之日的象征意义。在冬至阴之德极盛的酷寒里,《易传》看到的是“亨”。“亨”是夏日之道,而“复”是冬日之象,《易传》从冬日里体会的是夏日生长的亨通,正是一种循环转化思维的表现。

      在描述《屯》《豫》《革》《复》的春夏秋冬意义时,应特别强调“天下雷行”是自然万物生长的基础,“雷以动之”是世界运行的根本力量。《屯》为春,卦象是“雷雨之动满盈”;《豫》为夏,卦象是“雷出地奋”;《革》为秋,卦象是“雷始收声”;而《复》为冬,卦象是“雷入地中”。雷是四时运行的中心意象。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 傅道彬)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