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陶宗仪编的《说郛》中所引五代张泌的《妆楼记》,记录了其中一部分他所取的猫的名字,“其一曰东守,二曰白凤,三曰紫英,四曰祛愤,五曰锦带,六曰云图,七曰万贯”。
稍晚后唐时的琼华公主从小养有二猫,一只通身白色而嘴部有一点黑斑,像是衔着花朵,被取名为“衔蝉奴”,另一只通身黑色而白尾,被称为“昆仑妲己”,昆仑是六朝隋唐时期对黑人(主要是东南亚人)的称谓,妲己则是说它长着一只狐狸尾巴。
唐末五代著名诗僧贯休,有“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等名句,他养有一猫,取名“梵虎”。五代末北宋初的陶穀在《清异录》中记载:“余在辇毂,至大街见揭小榜曰:‘虞大博宅失去猫儿,色白,小名白雪姑。’”他在首都开封看到大街小巷贴着小海报,说虞大博家的猫丢了,名字叫“白雪姑”。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张寻猫启示,虞大博生平事迹不详,《全宋诗》中录有虞大博诗一首,这位虞大博是仁宗时期常州人。司马光家的猫取名叫“虪”,《说文》:“虪,黑虎”,这是根据其外形和性格所取的名字。南宋大诗人陆游的一只猫,取名叫“粉鼻”,另有一只猫,取名叫“雪儿”;南宋云岫法师的猫儿则叫作“花奴”。
《太平广记》中有则传奇故事:唐代有位侍御史叫卢枢,他有个亲戚是建州刺史,夏天夜里独出寝室,望月于庭。刚刚出户门,就听到堂西阶下好像有人语笑声。蹑足偷窥,看到七八个白衣人,长不盈尺,男女杂坐,正在饮酒。其中一人曰:“今夕甚乐,然白老将至,奈何?”大家因此纷纷叹吒,须臾,坐中皆哭,纷纷跑到阴沟中消失不见。后来他换了岗位,新任的建州刺史养着一只大猫,取名叫“白老”,他走马上任,白老也在堂西阶的地中打洞捕鼠,捕杀了七八只白鼠。
嘉靖帝朱厚熜有一只宠爱的狮猫,全身微青色,只有双眉莹洁,因此取名“霜眉”。明代皇家酷爱“吸猫”,猫在宫廷中地位很高。后宫中为猫取了种种美名,如纯白者名“一块玉”,身黑而腹白者名“乌云罩雪”,黄尾白身者名“金钩挂玉瓶”之类,甚至有染色大红者。
清代人给猫取名更有创意。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养有三只爱猫。等到三桂兵败,这三只猫也被清军兵士所获,看到每只猫的脖子上都挂着一个牌子,写着它们的名字,三只猫分别叫“锦衣娘”“银睡姑”和“啸碧烟”。
乾隆二年(1737年)的状元、后来官至首席军机大臣的于敏中,家里养的猫取名叫“冲雾豹”。于敏中对它非常宠爱,吃饭时猫走过来,他总是要把自己的食物分给它。有座妙果寺,僧人们养的一只猫对莲花座情有独钟,总是蹭在佛坐前喃喃自语,恋恋不舍,寺里住持悟一法师给这只猫取名叫“兜率猫”,也叫“归佛猫”。
永嘉人周衣德,原名灏,号藕农,贯通经史,文如泉涌,时称“行书橱”,他在河南任职时养的一只猫颜色纯黑,被他取名“一锭墨”。黄汉《猫苑》(卷下)中记载:“淳安周爽庭太学有猫曰‘紫团花’,泰顺董晋庭廷诣有猫名‘乾红狮’,是与遂安朱小阮之‘鸳鸯猫’、萧山沈心泉之‘寸寸金’先后颉颃焉。”
在清宫档案中,乾隆时期《狸奴影》中记录的猫名有妙静狸、涵虚奴、翻雪奴、飞睇狸、仁照狸、普福狸、清宁狸、苓香狸、采芳狸、舞苍奴。道光时期《猫册》中记录的猫名有玛瑙花横儿、秋葵、金橘、灵芝、金虎、小丑儿、玉虎、银虎、双桃儿、玉狮子、花喜、玻呵、俊姐、金哥、墨虎、喜豹、花妞儿、芙蓉、花郎儿、金妞儿、玉簪、小玉簪、花小儿、分香。
永嘉人郑烺将猫取官名,有“小山君”“鸣玉侯”“锦带君”“铁衣将军”“麹尘郎”“金眼都尉”之类,都是巧妙地用猫的特征点化而成,很有创意。他又用佛道教的元素给猫取名,有“雪氅仙官”“丹霞子”“鼾灯佛”“玉佛奴”等等名称。
晚清民国时的名人们也给猫取了一些有趣的名字。丰子恺家的猫叫“白象”,他为白象专门绘画题诗:“我家有猫名白象,一胎五子哺乳忙。每日三餐匆匆吃,不梳不洗即回房。五子争乳各逞强,日夜缠绕母身旁。二子脚踏母猫头,母须折断母眼伤。三子攀登母猫腹,母身不动卧若僵。百般辛苦尽甘心,慈母之爱无限量。天地生物皆如此,戒之慎勿互相戕。”
他还养过叫“黄伯伯”“阿咪”等名字的猫,写过不少关于猫的文字,如今在丰子恺家乡纪念馆门口,还有一只胖石猫陪伴他。胡适家的猫叫“狮子”,徐志摩生前借住胡适家,非常喜欢这只猫。
徐志摩自己也养猫,取名“法国王”。冰心和季羡林都有一只叫“咪咪”的猫,季羡林还有一只猫叫“虎子”。冰心老人去世后的第二天,她的“咪咪”也随之辞世,这只猫后来被制作成标本,放置在冰心纪念馆中。
养猫总会有被偷或走失的情形,民国报纸上有各种风格的寻猫启示,1928年4月7日《晨报》上有则寻猫广告的全文如下:
本宅于十号走失花白小猫一只,颈系铜铃,腹白背黑,足短尾长,厥名阿米,余家爱之不胜。各方仁人君子,如有知其下落,送到本宅,酬洋二元;知风报信,因而寻获者,酬洋一元,决不食言。如将此猫送回本宅者,福禄双全,子孙满堂,阴功积德,长命富贵。如知此猫下落,不送回本宅者,恶贯满盈,殃及子孙,斩宗灭嗣,男盗女娼。本宅敬白。
这只小猫名叫“阿米”,主人极为喜爱,广告中的利诱诅咒,读来让人不禁失笑,但也可见主人爱猫之深。
(《中国撸猫简史》中华书局2024年出版 侯印国 李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