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无穷无尽。虽然和这座城市初见是在冬日飞雪的阴霾中,但它仍像一本绵延几个世纪的百科全书般缓缓打开,展现着人类文明和城市发展的精妙细节。其中就包括我偶然“遇见”的绿荫步道——勒内·杜蒙绿色长廊。
19世纪下半叶,巴士底火车站和巴黎东南部的文森森林间建起铁路线。当时最著名的是每日行驶其间的“玫瑰班车”,将森林里种植的玫瑰运往巴士底。
20世纪20年代,巴黎开建地铁,铁路逐渐衰落。这条已经停运的铁路线拆不拆?巴黎市政府和工业遗产保护领域的专业人士决定将其保留下来。1986年,市政府买下了铁路线,次年改造设计工作启动。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将高架铁路改造成城市绿荫步道的案例。
改造后的绿荫步道全长约4.5公里。因为这条铁路线的两头地势高低不同,西端形成了高出地面10米的艺术高架桥,中段在勒伊花园与街道持平,东段则穿过数个遍挂藤蔓的地下隧道,在佩吉广场到达终点。
在巴黎的城市发展史上,艺术高架桥所在的Daumesnil大道南北两侧的居民原本互不往来。北侧是传统手工业者,后衰落为平民街区,站在绿道向北望,一片朴实的混凝土公寓;南侧是地产开发后新兴的中产阶级社区,玻璃墙面的写字楼和拥有精致阳台的套房点缀其间。这段铁道被改建为艺术高架桥后,临街的立面变成商业街,高架桥的上层则是规划齐整的花园,公园和开放的通道打破了过去铁路造成的区域隔绝状态,人们开始融合交流,艺术高架桥成为公共空间营造的典范。
我去的这天春雨淅沥,早樱盛开,几何形对称分布的绿植使得这条路像狭长的法式风格广场。绿道上的出入口相当密集,到处都是可供休憩的长椅,每隔一段距离,就有标明去往各个地理标志的路牌及预估步行时间。一路上藏着许多惊喜,有时是颇具气势的欧式园林,有时又是私密感十足的竹林拱廊,交织着东西方绿意之美。
位于绿道中部的勒伊花园里有一座木质斜拉桥,花园的大草坪上总有附近居民在此散步,而花园边缘的高台很好地与街道保持了一定的高度差,花草树木“熄灭”了外面的车声,还居民以静谧。
位于绿道西端的佩吉广场则很不一样,如果说勒伊花园像是敞开怀抱迎接所有居民的大草坪,佩吉广场却通过游乐场、运动场地和一些零散的私密空间,打造了仿佛是为小规模聚会准备的公共场所。好的公共空间能容纳各类人群,绿荫步道这两处功用互补的广场花园,堪称城市规划的教科书式设计。
在绿道行走的过程当中,我发现这里很少有游客,可以说非常完整、纯粹地被周边的居民利用和享受。我感觉自己和本地居民一样,融进了这条路和这些绿地所代表的步行节奏和生活方式。
据说电影《爱在日落黄昏时》的主演伊桑·霍克和朱莉·德尔佩也曾经在绿荫步道上走过。走在这里,忍不住想起中国诗人卞之琳《断章》里的诗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他们阳台上的花装饰了我的旅途,而我或许也装饰了他们的梦。
(《新民周刊》2025年第6期 林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