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5年03月05日 星期三

    让乡村文化更好润泽百姓

    《 文摘报 》( 2025年03月05日   02 版)

      乡亲们从“会种地”到“爱看戏”,从台下看到上台演……眼下的农村,不仅环境好,个顶个的美,而且有活力,展现文化新气象。一名乡镇文化站站长说,如今乡亲们生活条件好了,逢年过节,总爱买些一串红、蝴蝶兰,来装点节日气氛。他的话令人印象深刻,也富有启示:如今老百姓不仅爱买一串红那样的花卉,也喜爱一串红那样的文化,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多姿多彩,给生活增添乐趣,给未来无限想象。

      近年来,各地主动作为,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建设文化礼堂、农家书屋,打造研学体验园、非遗体验馆,文化阵地越来越完善;“村晚”“村K”“村BA”“村超”等系列主题活动遍地开花,让群众流连忘返;推出船拳和高杆船技表演,开展打铁花、蓝印花布染制技艺展示等项目,吸引全国各地游客慕名而来,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基层文化就像一串红那样,打开一片天地,串起群众需求,把火红的文化活动送到群众身边,种在百姓心坎上。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须针对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更加多元、对精神文化生活期待越来越高的实际,切实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和美乡村是文化沃土。事实证明,越是经济发达、整洁美丽的村,文化建设越是深入推进、扎实有效。结合实际、加大投入,深入推进“千万工程”,把农村建得更美,打造彰显浙江气质的诗画江南乡村。因地制宜、挖掘潜力,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盘活农村沉睡资源,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乡村基层文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发挥文化特派员作用。基层组织要创造条件,积极支持文化特派员、文化专管员工作,发挥其聪明才智,创造更多精品力作,让群众看到高雅精湛的文艺作品。文化特派员要扎根基层、着眼长远,当好先进文化的助力者、传播者。一方面,要加强组织、发挥特长,结合农村实际,开展特色文化活动,让各种文化活动红起来、火起来,绽放异彩;另一方面,加强培训、传承技艺,手把手做好传帮带,为基层培育文化种子,提高基层群众文化素养。

      培养本土文化人才。乡土人才,来自百姓,最懂群众需求。身边人演给身边人看,老百姓就需要这样的文化人才。比如,桐乡有个民间越剧团,团长和演员来自各行各业,都因喜爱越剧加入剧团。如今,剧团不断壮大,技艺不断精进,演出深受欢迎。发挥乡土文化能人作用,可以引导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

      文化即人化,本质要求是为民惠民。坚持为民服务与群众需求导向,多编排群众叫好的节目,多演群众解渴的节目,多搞人头攒动的民俗活动,多去偏远农村送戏,让群众乐在其中、赞在心中,才能让文化的花朵开得更鲜艳。

      (《浙江日报》2.26 庄永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