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5年02月19日 星期三

    新加坡废除“禁猫令”

    《 文摘报 》( 2025年02月19日   07 版)

      在漫长的时间里,绝大多数新加坡人是被禁止养猫的。1989年,新加坡国会颁布的“禁猫令”落地,该国超八成居民失去了养猫资格。因此,在过去30多年里,“铲屎官”在新加坡变成了不能见光的身份。

      “明明猫比狗安静多了,不明白为什么允许养狗却不能养猫。”桑尼是个新加坡姑娘。活到30岁,她没做过什么违法的事,除了“窝藏”一只猫。

      和大多数新加坡人一样,桑尼生活在新加坡的组屋里。在这个国家,超八成国民都生活在组屋里。这种房子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建屋发展局为了实现“居者有其屋”,为普通家庭建了不少公共住房,这就是组屋。由于新加坡土地紧张,组屋区一般采用“高层高密度”的建设方式。

      但是,住房和养猫不可兼得。在组屋里,猫咪十分不受欢迎,1989年,禁猫被写进法令。国会给出的理由是,它们爱自由、掉毛、随地大小便,还会叫春,但它们和狗不同,毫无自省和服务意识。

      虽然大部分时候,政府对组屋住户养猫这件事“睁只眼闭只眼”,但有不少居民以此作为“生财之道”,时常跑去有猫的家庭敲诈“封口费”。养猫的人宁愿交点“封口费”也不想被罚款。因为根据“禁猫令”,违法者将被处以最高4000新币(约合人民币2.1万元)的罚款,猫咪也会被赶出家门。

      禁令黑白分明,撕裂着社会情绪,部分爱猫人士变得十分极端。比如,有居民在两居室里一口气养了32只猫。当社区爱心小分队上门救助时,发现整个房间脏乱得无法落脚。小猫游走在房间的犄角旮旯,地板、墙壁甚至家具上布满了它们的粪便和尿液。

      “禁猫令”持续了约35年,而新加坡民众,尤其是年轻人对猫的态度也在不断发生变化。2022年,新加坡动物与兽医服务局(AVS)发起一项公众调查,结果显示,近90%的受访者认为猫适合当宠物。2023年12月,新加坡政府宣布废止执行了30多年的“禁猫令”,从2024年9月起,组屋每户居民最多能养2只猫和1只狗。不过,养猫需要先给猫申请居住证,并为它们植入芯片。对于那些头一次当“铲屎官”的居民,还要完成关于宠物护理技巧的线上课程,考试合格的人才能养猫。一位生活在组屋里的年轻人说:“让宠物猫合法化,就意味着它们有了身份证,成了家庭的一员。植入芯片后,如果猫咪意外走丢,找回它的概率也比较大。”

      (《Vista看天下》2025年第2期 刘瀚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