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年来,烟雨江南伴随着无数诗词深入人心。但科学家发现,近些年梅雨(通常出现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以毛毛雨、小雨为主,云雾较浓密)变得不再婉约,烟雨难觅,而代之以极端降雨或高温干旱。在1月15日举办的首届“中国气候研究重大进展”成果发布会上,“梅雨不霉,烟雨不再”等10大气候研究成果对外发布,揭秘气候变化之谜。
“江南烟雨”到底去哪里了?通常情况下,江南烟雨气象景观需要持续弱降水条件,近地层相对湿度超过95%,小时雨量在1.5毫米以内有利于烟雨景观形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王会军院士团队首次科学构建三维烟雨偏离度指数,通过分析发现,梅雨不霉的趋势有80%可以归因于人类活动;全球增暖除了导致大气含水量增加外,还会通过增强垂直运动和水汽条件的变化幅度影响梅雨的性质。未来,增暖情景下东亚梅雨将进一步远离其传统特征,江南烟雨或将退出“历史舞台”。
(《扬子晚报》1.16 杨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