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今年又将迎来首个“非遗版”春节,网上的年货节有不少民俗活动的身影。比如花生糕、传统面塑、糖画……这些非遗技艺制作的产品,不仅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一个地方的非遗文化,更在体验民俗中品味浓浓年味,感受绵绵乡愁,脉脉温情。近年来,国潮风劲吹,各式各样的非遗年货走俏市场,将仪式感“拉满”的同时,不断释放文旅消费新潜力,让春节消费透着浓浓的文化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提到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新场景、新玩法,充满文化味的年货为消费者提供新鲜感、新体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购物需求,进而拉动消费。
对于老一辈人来说,春节的味道是贴春联、吃饺子、放鞭炮;而对于00后来说,看“村晚”、网购年货、云拜年、发电子红包、集五福,再准备一套漂亮的汉服作为“春节战袍”等,成为许多年轻人的选择。虽然每一代人对春节民俗理解有所不同,年俗文化也在渐进中不断丰富发展,但无论新俗、旧俗,都寄托着一种普世情感——团圆、期盼与新生。这不仅让中国人共情,更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河南日报》1.8 于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