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琥珀地图中,南极洲这块空白如今被德国阿尔弗雷德·魏格纳研究所(AWI)的Johann P. Klages团队补上了。他们在南极大陆首次发现了琥珀,相关研究成果11月12日发表于《南极科学》。
2017年,研究人员在乘坐德国“极星”号破冰船科考时,利用海底钻机,从946米深的海底沉积物岩芯中采到了琥珀,并将其命名为“松岛琥珀”。这个名字源于它的发现地——南极洲松岛湾。
“通过分析琥珀碎片,我们可以直接了解9000万年前西南极洲的环境状况。”Klages说。
“我们意识到,在地球历史的某个时期,七大洲的气候条件都能使产生树脂的树木生存。”AWI的一位海洋地质学家指出,“我们现在的目标是进一步了解这个森林生态系统——它是否曾被火灾摧毁、是否能通过琥珀找到生命的痕迹。”
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令人兴奋的结构,“南极琥珀可能含有原始树皮的微内含物。琥珀是固体、透明和半透明的颗粒,而这块琥珀质量很好,表明它就埋藏在地表附近,因为琥珀会随着热应力和埋藏深度的增加而消失。”
该团队还发现了病理性树脂流的迹象。树木采用这种策略密封因寄生虫或野火而受损的树皮,形成一道化学和物理屏障,防止昆虫侵袭和感染。
(科学网 11.15 杜珊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