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报告上出现“缺血灶”“腔梗灶”“多发、散在梗死灶”等字样时,不少人会如临大敌。事实上,“腔梗灶”“缺血灶”只是影像学上的表现,并不等同于脑梗死,它们被统称为无症状性脑血管病,是头颅影像学上最常见的表现。
影像学发现和疾病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影像检查中发现的病灶并不一定指向一种特定的疾病,它们可能与多个问题有关。因此,影像学结果只是帮助大家了解健康状况,真正的诊断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和医生的判断来综合考虑。
发现“缺血灶”大脑缺血吗
发现“缺血灶”并不是大脑真的缺血了,而是指在影像学检查(CT或MRI)中发现脑组织存在异常信号区域,通常是指血管源性脑白质高信号。
对于老年人来说,少量的脑白质高信号是正常的,就像人额头的皱纹和头上的白发,是衰老的表现,并不影响大脑功能。但如果脑白质高信号累积或扩大,可能导致认知功能下降,影响执行功能和记忆,严重时可能出现步态障碍、吞咽困难和排尿功能异常等症状;还可能增加卒中风险,尤其是当合并其他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时。
“缺血灶”会转化为脑梗死吗
少量“缺血灶”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与未来的脑梗死风险增加没有绝对的关系;但当“缺血灶”过多或持续加重,不好好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因素时,脑梗死就会发生。
为了预防“缺血灶”进一步增多或恶化,建议大家及时调整好自己的生活方式,还要遵医嘱定期检查。
如果已发现“缺血灶”,不用过度惊慌,建议到医院就诊,由专业医师评估并制定进一步的检查及治疗方案。
有“腔梗灶”是得了脑梗死吗
“腔梗灶”也只是影像学发现,不代表已经得了脑梗死,只是说明大脑里有个陈旧性的病灶,其确切病因并不清楚,可能是之前得过脑梗死,但症状较轻,甚至没有症状,尤其是病灶位于非功能区或非要害部位,所以患者在进行影像检查前并没有注意到;也可能是与年龄相关的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需要医生评估。
不过,“腔梗灶”是值得关注的。因为这提示大脑发生过一些病变,可能脑血管已经有问题,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控制不良有关。如果放任不管,反复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累积,患者就会出现步态障碍、精神障碍、认知障碍、尿便失禁等症状。
为了预防“腔梗灶”进一步增多或发生急性卒中,我们需要积极改善生活方式,控制血管危险因素,定期就医随访。
查出问题需要服药吗
根据《中国无症状脑梗死诊治共识》及《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9》指出,不建议单一的腔隙性梗死不伴有任何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建议有血管高危因素的患者到医院就诊,经过医生的评估决定是否需要口服药物;出现认知能力显著下降、肢体活动不灵、说话含糊不清等症状的腔梗死患者也需要经医生确诊病因,评估是否需要药物治疗。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周若琳、苏娅、程忻)
(《健康报》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