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能达意”是我们写文章时对语言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应追求文章在形式与内容上兼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文采”。
第一,重视推敲字词,精心打磨句子。
古人讲究炼字、炼句,其本质就是通过反复斟酌,充分发挥字词句的表达作用。如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一文的开头:“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其中“砸”“摔”几个动词生动传神,将“我”双腿瘫痪后脾气的暴怒无常表现得淋漓尽致。与之相对比的是描写母亲的词语,“悄悄地”“偷偷地”,两组叠词读来轻缓,将母亲的小心翼翼形象地表现出来,体现了母亲对史铁生的理解、呵护、关爱。
此外,要注意句式的变换对语言带来的影响。如朱自清的《春》中写道:“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这一组句子由几个短句构成,“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中的数量词起到了调节语言节奏的作用,读起来轻松愉快,表现出了孩子们在春天嬉戏玩耍时的快乐。最后以一组对句“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作结,语言富于整饬之美,很好地呈现出了春天安静惬意的整体状态。
第二,借助一定的修辞手法,使语言形象生动。
茅盾在《白杨礼赞》中写道:“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这几句话混合使用排比、反问、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形象上突出了白杨树的特点,也突出了西北地区的民众与士兵们坚强不屈、团结御敌、力求上进的特点。排比句与反问句的运用增强了语势,感染力很强。
当然,除却字、词、句的推敲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全篇的语言风格也不可忽视,写作时要注意保持全篇语言风格的一致性。此外,不能一味重视推敲语言而忽视了文章的思想内容,两者应是一体的。
(《人民日报教你写好文章 技法与指导(初中版)》人民日报出版社2024年出版 何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