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10月19日 星期六

    312国道上的“大盘鸡”

    《 文摘报 》( 2024年10月19日   08 版)

        李士林和他制作的大盘鸡。

        在312国道西端的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市,一份以普通土鸡为原料的大盘鸡定价一致,均在120元至130元。

        “快10年没涨价了,我们有政府指导价,为了给外地食客留下一个好印象。”一位从业近20年的当地大盘鸡店主解释。我们沿着大盘鸡在312国道从西向东迁移的路径,探寻与大盘鸡相关的社会变迁故事。

        国道边的公路名菜

        从乌鲁木齐市出发,沿312国道向西行驶180余公里,就到了“大盘鸡之乡”沙湾市。

        7月一个普通的周五中午,高温笼罩沙湾,但人们锅灶里的热油依旧烧得滚烫,这份炙热独属于大盘鸡。根据统计数据,2023年沙湾市从事大盘鸡餐饮的经营户有1000多户。“每年五月到十月都是旺季。很多疆外游客途经沙湾短暂停留,就为了吃上这口大盘鸡。”大盘鸡连锁店“沙味王”的老板娘姜丽介绍。

        每到饭点,挂着各色招牌的大盘鸡店纷纷飘出鸡肉油脂混合着花椒、青椒和土豆的香气。“8号店”“2号店”等各类招牌像接头暗号,引领熟客迅速进入心仪的店铺。

        大盘鸡在众人期盼的目光中上桌,10寸有余的大盘子堆成小山,鲜红油亮的鸡块混合着绵糯的土豆,红、白、绿、酱红几色在盘中混合,充满嚼劲的鸡肉带着鲜辣香味,筋道爽滑的皮带面汤汁浸润,让人满口生津。

        今年75岁的李士林出生于南京溧水农村,1971年随父亲来到沙湾,因为吃不惯本地菜,李士林在自己工作的矿上开小灶做江浙菜,渐渐地,他在熟人圈里有了做菜好吃的名气。1986年,李士林在312国道边亲戚开的一家饭馆当厨师,当时卖得最火爆的是3元一盘的小份辣子鸡。但成群结队光顾小店的建筑工人、货车司机提出新要求:这么多人,一小盘鸡吃着不过瘾,能不能整只鸡切碎了炒?

        一整只约3斤重的鸡炒好了,庞大的菜量用什么容器装又是问题,这时李士林看到身边有个超大的搪瓷盘子,鸡就被盛在里头上桌了。这盘鸡,李士林收了15元。

        1988年,李士林决定自己创业,他沿着312国道选址,开了家叫“满朋阁”的饭店。李士林虽不太懂经营之道,但当时的他很清楚,312国道就意味着人流。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道穿沙湾老城区而过,不管是往来乌鲁木齐、伊犁、塔城、阿尔泰还是库尔勒的大货车司机,经常路过沙湾。因为国道路况原因,大货车司机从乌鲁木齐到沙湾需要半天车程,基本都会赶上一个饭点,所以沙湾老县城的国道两边,出现许多专门做货车司机生意的小饭馆。

        “那时候沿着国道做生意,钱真的好挣……”李士林感慨,“我一直在厨房忙活,根本来不及收拾桌子,都是顾客看到哪个桌子吃完了,就抢着去收拾。”

        大盘鸡“走”出沙湾

        大盘鸡在沙湾成了20世纪末最知名的菜肴,但李士林等一批大盘鸡店经营者苦心钻营的,不外乎如何吸引更多人来店里,在沙湾占据更大市场。直到2005年前后,越来越多人来采访李士林或者聊合作,闷头做生意的他才知道“大盘鸡火了”。

        在沙湾本地作家方如果的观察中,早在20世纪90年代,沙湾大盘鸡已经“走出去”。他回忆:“1994年,我和同事驾车从连云港沿312国道返回沙湾。一路上进了六七个挂着沙湾大盘鸡牌子的店,有3家是沙湾人开的,其他都不是,一聊就露馅。”

        无论是沙湾人还是外地人去外头开店,在那个“公路经济”发达的年代,大盘鸡店出了沙湾,也会先沿着国道排布。

        走312国道的货车司机尝了大盘鸡的风味,回到老家后把大盘鸡传了回去。“那个年代,很多货车司机跑车挣到钱了,开始搞投资,首先想到的就是开大盘鸡店。这东西他们吃过,都知道好吃,价格实惠,符合大众消费。”一位在沙湾“上海滩”开了30多年大盘鸡店的店主说。

        大盘鸡称霸江湖的第一站就是河南。“在新疆的河南人从事什么职业的都有,种棉花的、种枣的、建房子的……他们在新疆大盘鸡吃得多了,带回河南,再和河南本土炒鸡的做法相融,成了全新的大盘鸡。”郑州市餐协副秘书长孙新权说。

        如今,在部分河南人的认知中,大盘鸡发源于新疆,是“新疆大盘鸡”,他们并不知道大盘鸡的源头,是国道边的小城沙湾。“2021年我第一次去新疆,每到一个地方就点一份大盘鸡尝尝,就是没去沙湾。”郑州一位大盘鸡连锁店的经营者说。

        现在的郑州街头,走几步就能看到一家大盘鸡店,经济实惠的大盘鸡店俨然成为河南人三五好友相聚的“深夜食堂”。“西部来客”鲜炒大盘鸡创始人赵克峰介绍:“大盘鸡进入河南后经历一番爆改。新疆大盘鸡配菜多,几乎一半是土豆、洋葱,还有孜然味。河南人吃不惯,于是将大盘鸡做成符合北方人的麻辣口味,再融入当地特色烩面,精准触中河南人的味蕾。”

        2000年前后,河南街头出现大盘鸡作为单独品类的特色店,一批夫妻店开门营业,将大盘鸡作为主推菜,赵克峰家也是其中之一。赵克峰是厨师出身,向甘肃师傅学习手艺后,开始在厨房炒鸡。他的大盘鸡店刚营业时,上桌率惨淡,很多人甚至担心只点大盘鸡吃不饱。慢慢地,大盘鸡口味和性价比被更多人接受,他的店开启精装修、连锁化的经营模式。   

        “大盘鸡”在河南彻底本土化,当地经营者又开始琢磨如何将大盘鸡推广到外地。毕竟河南作为务工大省,人口流动大,一旦认准了一门“生意经”,就会一个村、一个镇出去挣钱。    

        “从保定开到石家庄,我们的加盟店大多是一个镇上的亲戚开的。”赵克峰说。目前,“西部来客”600多家门店中,有10家是自营,其余都是加盟店。但赵克峰发现,对于大盘鸡口味的接受度,依旧存在南北差异,“大盘鸡在长江以北的知名度高,光河北就有200多家,过了信阳,店面就少了”。

        旗舰店和连锁店

        当大盘鸡彻底“逐鹿中原”时,312国道西端,大盘鸡之乡的沙湾人才意识到,应该把大盘鸡做成地标性区域美食。从2023年开始,沙湾市积极引导沙湾大盘鸡转型升级。    

        在沙湾市好食街上,“沙湾大盘鸡旗舰店”的店招大而醒目,店内粉刷成明亮的橘黄色。90后王蕾是沙湾大盘鸡品牌运营公司的负责人,她大学毕业后已在家乡从事大盘鸡创业项目近10年。    

        王蕾老家是河南信阳,父母年轻时就在老家开餐饮店,后来他们跟着亲戚来了沙湾,学了炒制大盘鸡的手艺。上世纪90年代初,家里人还去乌鲁木齐开过大盘鸡店,生意火爆。后来房东将房租翻倍,一家人才回到沙湾开店。

        两代人逆着大盘鸡在312国道上的传播路径,回到大盘鸡的始发站,但王蕾已经有了很多新思路。她告诉记者,大盘鸡产业办计划在乌鲁木齐选址开店,“很多人现在只知道是新疆大盘鸡,但不知道是从沙湾发源的。乌鲁木齐是游客到新疆来的第一站,不管向哪里辐射,一定要有沙湾大盘鸡旗舰店”。

        与此同时,李士林的女儿也在乌鲁木齐开了一家上规模的大盘鸡店。她请李士林出山带徒,把父亲那块“沙湾大盘鸡首创”的招牌擦亮。

        几年前,“沙味王”也开始走出沙湾市,在疆内做起连锁店铺。如何保证口味统一,是创始人最在意的事。“每年联系我们咨询加盟的人非常多。”姜丽说。在记者到访“沙味王”的前一天,乌苏市分店的厨师长还在沙湾总店学习。最近半年,“沙味王”还聘请了一位经理来店铺做标准化培训。“我们都是一份一份炒制,食材、配料、调料都要标准化,这样做出来的大盘鸡味道更有保证。”姜丽说。

        (《解放日报》10.5 杨书源 王倩 巩持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