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10月02日 星期三

    融媒时代中国文化外译的启示

    《 文摘报 》( 2024年10月02日   06 版)

        融媒时代的翻译将影音媒介与语言符号融合,形成了以空间叙事为主的声画叙事模式。媒介被赋予更多功能,不仅传播信息,还表达情感、展现审美等。融媒时代的文化译介应遵循以下特征探索传播路径。

        文化译介的多样性。融媒时代的文化译介多样性主要体现在文化译介形式多样,除了传统的图书,还有电子书、电影、电视剧和游戏等载体。

        文化译介的互动性。读者不再是单向的信息接受者,而是可以通过互联网等社交媒体参与传播。通过互联网,读者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直接影响、参与翻译和出版工作。无论是英译本还是改编的影视剧,都可在网络上看到观众对其的反馈。媒体融合时代的媒体评论量、点赞量、转发量都反映了受众出于自身的需求和喜好而自发的互动行为,是传播效果的直观体现。

        文化译介的实时性。网站、社交媒体等平台可以让读者随时随地获得最新的文化信息。互联网时代的译介受众既是出版物传达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传播者;互动既是效果的表征,也是再传播的开端。从文本到影视界,从纸质文本到电子读物,文化产品输入也可以更快地响应受众需求,适时调整译介策略、改进营销手段。

        文化译介的定制性。融媒时代的信息传播具有定制化和高度个性化的特点,传统的翻译和出版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媒体使用者已从“受众”到“用户”,用户媒介接触已从被动到主动,用户可根据自身喜好和节奏配置个性化的媒介菜单和媒介文化消费。

        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新媒介的迅速融合、新平台的多渠道宣传,都深刻影响着中国文学对外译介的转型,也是中国文学走出去必须直面的问题。中国文学作品的海外国际化业务应注重与国际版权的合作,通过国内外公司联合开发,拓展市场,促进其文学衍生产品全版权的海外传播。

        (《黄山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 姜培培 郑新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