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9月28日 星期六

    非洲网红的奇妙经历

    《 文摘报 》( 2024年09月28日   08 版)

        粉丝围着奥德彪拍照。

        埃里克·齐汤加(Eric Nzitunga)从没想到,他会突然在北京生活30天。在中国,鲜有人知晓他的真名,但他的网名叫奥德彪。10年前,一部名为《布隆迪:玩命车手》的纪录片发布,展示了非洲小国布隆迪一群底层劳工的生计:以骑老旧二八大杠自行车运输香蕉赚钱。他是纪录片里的人物之一。

        第一次吃冰淇淋

        这天夜里,马盛去首都机场接奥德彪。他是汽车垂直媒体从业者,自称是最早提出奥德彪中国行构想的人。机场里,他第一次见到奥德彪真人:一头极短且蜷曲的头发,鼻头又宽又扁。比起纪录片里的形象,他有了一点小肚子。他穿着一件高领毛衣与西装外套,足蹬中国产的尖头皮鞋。这是他特意置办的新行头。显然,奥德彪还不知道北京正处于酷暑。

        不只热浪,现代社会的一切排山倒海地压向奥德彪。“山区的穷亲戚来北京,就那感觉。”马盛形容。抵京当晚,马盛才发现翻译器不能完整翻译基隆迪语,交流只能连比划带猜。他在一家餐厅请奥德彪吃烤鸭,奥吃了一卷,指了指葱,没再吃第二个。马盛猜他不爱吃葱,但他吃其他东西是狼吞虎咽。

        “在布隆迪,我吃不到这么多肉。”奥德彪后来说,如今他开了一家小酒吧、一家小杂货店,有时也租汽车拉香蕉,算是个小生意人。在人均GDP仅为200美元左右的布隆迪,奥德彪的收入水平比当地平均水平高出不少。不过他有5个孩子,养活一大家子人仍非易事。

        马盛打算先带奥德彪转转京城。第二天中午,他开车把奥德彪从酒店接走。那天,他开的是电车,加速猛,一踩油门,奥德彪就兴奋。奥后来说,他以前从没见过电车。

        姚昱是汽车自媒体人,目前开办了一家文化传播公司,有一支团队运营自媒体账号。此次他与马盛合作,参与策划拍摄奥德彪中国行的系列视频。他给奥德彪买过冰淇淋,但奥是等化了才吃。奥德彪说,那是他第一次吃冰淇淋,直接吃太凉了,他的牙齿受不了。

        进军短视频江湖

        奥德彪开始正式拍摄来京后第一个短视频。地点选在水关长城附近的一段坡路,一个拍摄机位卡在车把头,仰拍奥德彪的脸,如同纪录片里的机位;还有一个在马路上,背景突出长城。

        奥德彪穿着与10年前纪录片里相似的夹克,换上那时的塑料拖鞋,拉着上百斤香蕉,在坡道上骑了几个来回,又对着镜头学着说了几句中文:“听说你们叫我奥德彪,我喜欢这个中国名字。我在北京,你在哪里?”

        奥德彪显得轻松自如。拍摄结束,他还在兴头上,甚至想骑车几十公里回酒店,被拦下了。姚昱试探着问他,在中国这项工作感觉怎么样?奥德彪回答:“感觉很好,一点都不累。”

        系列视频由马盛与姚昱整体构思,后者团队落地执行。按照设想,他们先为奥德彪打造账号,在有一定流量后尝试商业变现,但两人并不想走“蹭热点—快速搞流量—疯狂接广告变现”的路线。

        “我们还是想把奥德彪做一个长期化的打磨。”姚昱说,“第一步,先让大家知道这个人(来中国了),然后适当接一些不损伤大家观感的广告。后面有机会的话,再看看能不能做相关的实业。”

        准备工作在6月底就开始了。二八大杠是从闲鱼上淘来的,200斤绿香蕉是找广东蕉农买的。翻译有困难,姚昱四处打听会说基隆迪语和中文的人。一个曾在上海留学的布隆迪人主动找到了他,要价不菲,每翻译一分钟视频收费100元,姚昱压到了80元左右。奥德彪的行头也要换,需要买牛仔夹克和塑料拖鞋做道具。

        从7月中旬开始,奥德彪正式进军中国短视频江湖。最初,他照旧是在北京、河北拍骑车拉香蕉的片段。尽管时常拍摄类似的片段,但奥德彪并不厌烦,甚至有些开心。“其他人看见我骑车拉香蕉时很开心,也很惊讶,这也会让我很开心。”没事的时候,他偶尔还会“温习”自己骑车的视频,“这会提醒我,我从何而来,如今又在做什么。”

        姚昱记得,有一天傍晚,他拍奥在小区看人玩耍、跳广场舞。拍摄结束,奥主动要麦克风谈感想。他说,他很想知道中国是怎样过新年的,在布隆迪,他们十分重视庆祝新年,因为活过一年并不容易。

        奥德彪的一个月签证到期后,他们打算与奥一同回布隆迪待上一周左右。在当地完成准备工作后,双方将尝试远程合作:奥和一名布隆迪助手拍摄奥在布隆迪的日常生活,视频素材发回国内进行剪辑运营。团队一个月给奥德彪开1000元人民币工资,商业合作再分成。

        马盛将之对标另一个曾经火爆全网的网红张同学:“(他就是)布隆迪张同学。”另外,也可以考虑销售奥德彪祝福视频、奥德彪周边贴纸。他甚至预料到奥德彪的热度不会长久。远期计划是,考虑让奥在北京开家酒吧,售卖老家特产香蕉啤酒。

        姚昱也觉得,奥德彪来华各项成本投入不算高。另外,这个IP最后能走多远,主要看奥德彪的悟性,他说,顺其自然就好,不必抱非常高的期待。

        “我爱中国”

        一切以首都机场始,一切以首都机场终。

        夜里,奥德彪、马盛、姚昱一同来到了首都机场。这是奥德彪在中国的最后一个晚上,半夜12点左右,三人都将登上回布隆迪的航班。

        回了老家,还能适应吗?对于这个问题,奥德彪说,再度适应那里的生活会有些困难,但不会太难,因为“那是他的家和祖国”。马盛留意到,虽然奥德彪不懂中文,但他已经学会给美女视频点赞了。工作人员李宏伟带他去打过一回台球,虽然他是瞎捅一气,可第二天他又央求李带他去。

        再来中国是他几次提起的事情。同事张建辉回忆,来中国不久,有人问奥德彪想不想回国,他那时就答:不想。李宏伟也记得,奥曾问过他:中国有没有适合自己做的工作?李反问:你是不是不想走了?奥笑了笑。临走前一天,他仍在问:短期内,他会不会返回中国?他想把一些东西留在中国,方便他以后回来用。

        “短时间内不一定,需要看工作完成的状况。”姚昱说。起飞前6小时,在工作室,姚昱给奥德彪录了一段视频,他仍在学说中文:“我爱中国。”

        (《南方周末》9.19 姜博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