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9月25日 星期三

    用聪明头脑下笨功夫干寂寞事

    ——访陈尚君、李浩谈《唐五代诗全编》

    《 文摘报 》( 2024年09月25日   08 版)

        《唐五代诗全编》

        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唐诗研究专家陈尚君,以一人之力纂校唐五代时期所有诗歌,穷尽目前可见的唐诗文献,完成了一场跨越40多年的学术长跑——近日面世的《唐五代诗全编》,共50册、1225卷,收录4200余位诗人、55000余首诗作,逾1800万字。这部全景式唐诗总集,构建了一个超大型唐诗文本资料库,完成了几代学人的心愿。

        今天所见唐诗文本,多引自康熙四十五年清编版《全唐诗》,这部由十位闲居江南的翰林用一年半时间编成的诗集,虽然推动了此后的唐诗研究,但成书仓促、讹误颇多。

        在《唐五代诗全编》这一部书里,陈尚君写了4000篇以上唐代诗歌作者的小传,剔除了历代流传的上万首诗歌,对那些诗“为什么是假的”做了简要的考证和说明,并列举证据,同时对可信的文本做了详尽的校对。

        唐诗的构成并不只是我们大家背的那几句,它牵涉到作者写作时的题目、他写定的文本原貌、诗后所署的官衔和时间,以及关于这首诗流传过程中最直接的记载。比如“人面桃花相映红”,必须要理解了《本事诗》里的那段故事,才知道这首诗在讲什么。陈尚君把这些内容都包含进去了,特别是在诗传播的过程中,把流传、讹误的轨迹都揭示出来了。

        “他为新时代的唐代诗歌海内外研究开了无限法门。”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李浩说,“大家有一书在手,就不需要再找其他资料了。”

        显然,现在是唐诗研究的黄金时代。陈尚君研究唐诗的40余年,恰好与改革开放进程同步,新的学术观念涌现,稀有文献材料迭出,更赶上了数字化时代,电脑写作、数据库、人工智能等技术都能为他提供便利。“我觉得这部著作回馈了时代,当代学人仍然可以在传统文化领域,做出无愧时代、超越时代的不朽功业。”李浩说。

        为什么要耗时40多年

        高  渊:40多年前,陈老师是因为什么原因,决心开启这个浩大工程?

        陈尚君:这套书的起源,可以回溯到1979年春夏之间,当时我看到《南京师范大学学报》所刊孙望先生《全唐诗补逸》一文,写文章与他纠商,那是我第一次涉及这方面问题。后来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我发现一些新作品可以做《全唐诗》的补遗,这是个人补遗的阶段;第二阶段,我和其他学校的前辈合作,希望做成这样一部书;第三阶段,我个人来做这部书,其中曲折很难一下子讲清楚。

        能够以一人的力量整理全部唐诗,提供给中国学术界,我觉得我不惭愧,这是我尽了最大心力来做的。

        高  渊:这套书可以说是清代《全唐诗》的“升级版”,您觉得它跟《全唐诗》相比,最主要的区别在哪里?

        陈尚君:“升级版”是我个人的说法。中华书局原执行董事徐俊认为,这是一部完全独立自主的著作,和清代《全唐诗》已经完全没有关系了。

        但是我要说明,它们彼此是有延续关系的,《全唐诗》里提出的任何一句,我都有回应。我书中的任何一首诗,如果是《全唐诗》里有的,我都有标识。我新加入的,但《全唐诗》里没有的诗,我不提《全唐诗》之有无,仅说明来源,如果逐一说这是“逸诗”,就有些低级了。

        总之,这套书增加的唐诗数量之多,解决问题之复杂,最后能够达到的成就之完满,都是超出我想象的。

        如何回到唐朝人的立场

        高  渊:您曾说,编这套书要“回到唐朝人的立场”,您是怎么解读这个立场的?

        陈尚君:唐朝人的立场,就是唐人写作的原貌。唐人写诗的时候,原诗是怎样的,它是通过哪些途径保留下来的,保留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有的是出乎意料的,有的是后人妄改的,还有的是后人因为编书体例的要求而改的。现在,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穷尽文献,而且所用的每一部书,都务求是善本、是最早的。

        在这部书中有几个我把持的重要原则。第一,通目录学以掌握“经史子集”四部全书,并包括佛藏、道藏、敦煌遗书、石刻文献、域外典籍,还有各种各样来自各种途径的典籍。

        第二,重史源学,务求溯源。我这里涉及的每一种书、每一条文献、每一个作者、每一首诗,都务求是最早、最完整、最可靠的记录。

        第三,把每一个作者、每一首诗都当作学术史来记录。

        第四,充分利用从古代到现当代学者的研究成就。

        在整个著书过程中,我很过瘾,不是写一部平淡的书,而是要做成一部精彩的书,它里面谜团重重,在探索的过程中,我感到了无穷的乐趣。

        高  渊:李会长怎么解读“回到唐朝人的立场”这句话?

        李  浩:唐代的作品典籍到现在有1000多年了,它的变化由“一”到“多”,最早的唐人写本、抄本,到了晚唐五代,特别是宋代以后有了印刷刻本,宋元明清又有不同的版本系统,所以最早的诗到今天,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

        今天的学术研究是要上溯,从“多”回到“一”。尚君老师的学术目标就是要找到最早的,他还选了一个更难的目标——把从“多”到“一”的轨迹描述出来,把各种各样“多”的版本都记录和保留下来,这不仅仅是一个定本,也是一个学术资料库,供学术研究做各种阐释和验证。

        尚君老师的成果,不是结束了对唐代诗歌的深入研究,而是把对唐代诗歌的深入研究又推上了一个台阶,会引出很多话题,以后我们唐代文学的研究会更加热闹。他做到了求全、求真、求是、求细,达到了我们这个时代相当高的高度,这是难能可贵的。

        多少唐诗是“伪诗”

        高  渊:陈老师,您在书中纠正了很多唐诗的错误,能不能举几个例子,您是怎么侦破的?

        陈尚君:像杜牧的诗,至少有70首是伪诗或者有疑问;像李白的诗,从唐代开始,很多人就提出各种各样的疑问。我把疑问都罗列在相关诗的下面,供读者阅读,凭读者自己的眼光来判断,并不是所有问题我都要做结论的,但做结论的部分也非常多。

        这套书最后25卷是“唐五代诗别编”,把前面删掉的多达几百人的诗作都放在“别编”里,最著名的就是吕洞宾。可以肯定地说,在宋初以前,没有吕洞宾这个人,但他的作品以前被误作唐诗收录。这次我把他的作品全部罗列出来,在“别编”里收了5卷。

        诗的真伪和诗的好坏,不是一个概念。我曾经写过文章,说唐人写的恶诗很多,让人看看唐人写的最坏的诗是什么样子,还有唐代的“伪好诗”——伪诗,但是很好的诗。

        最有名的一首伪诗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这首诗和杜牧一点关系也没有,但确实是好诗。这首清明诗在《杜牧文集》里面没有,《全唐诗》里面也没有。

        另外还有很多诗,我们通行的文本都是有疑问的。比如,杜甫很有名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看了十来种杜甫集子的宋元本,“凌”都是“临”,现在中小学课本都错了。

        高  渊:您觉得,这个错误应该改正过来吗?

        陈尚君:应该改。因为杜甫的意思是,我什么时候能到达那个山顶?而“凌”是神仙的超越,仙人飞跃泰山,两个意思是不同的,杜甫诗里没有游仙的意思,而是一种人生志向。

        还有些情况可能是两通的,比方说“春风不度玉门关”还是“春光不度玉门关”?我是倾向于“春光不度”的,我有大量证据,但现在“春风”更通行。还有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还是“昔人已乘白云去”?现在可以肯定地说,南宋以前的文本都是作“昔人已乘白云去”,“昔人已乘黄鹤去”是明清才出现的。

        高  渊:那从好坏来说,是“黄鹤”好,还是“白云”好?

        陈尚君:“白云”是仙人住的地方,仙人乘白云去,实际上是回归白云之乡,出自《神仙传》的典故。后人从另外一个故事加以解释,神仙的故事变成了黄鹤楼的故事,所以是两件事。

        再比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这个题目是明代人杨慎(杨升庵)提出来的,和陈子昂隔了很多年了。这首诗肯定不是陈子昂本人写的,是陈子昂最好的朋友概括陈子昂的一组诗,也就是说,诗句不是陈子昂的亲笔,但传达的是陈子昂的思想。

        (《解放日报》9.20 高渊 段心玫)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