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9月21日 星期六

    为更多听障人士撑起一把伞

    《 文摘报 》( 2024年09月21日   05 版)

        卜欣欣

        在喧嚣与寂静交织的世界里,我们如何感知周遭一切?当声音悄然离去,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和体验这个世界?在南开大学,有这样一位“特别”的教师,她以不屈的精神和深邃的学识,诠释生命的力量与希望。她叫卜欣欣,一个用心灵倾听世界,用眼睛捕捉光芒的坚强女性。她说:“我想为更多听障人士撑起一把伞,让他们能够有勇气面对命运难题。”

        卜欣欣的童年,是在内蒙古支边的岁月里度过的。2岁那年,中耳炎的侵袭悄然改变了她的世界。医疗条件的限制,让她的听力逐渐衰退,直至部分丧失。面对这一不幸,卜欣欣选择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的挑战。回到天津后,尽管求医无果,但她从未放弃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母亲作为眼科护士,用书籍为她点亮了一盏明灯,让她在无声的世界里找到了另一扇窗。

        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卜欣欣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开大学。在南开的日子里,她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图书馆成了她的“圣殿”。她不仅专注于学业,还努力提升英语水平,为日后的学术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毕业后,她顺利留校工作,并在环境科学领域开始了她的学术之旅。1997年,她首次登上讲台,虽然紧张得全身发抖,但学生们眼中闪烁的光芒给了她莫大的鼓舞和信心。

        然而,命运似乎并未打算轻易放过卜欣欣。1999年的一个深夜,她突然失去了所有的听力,人生再次陷入了黑暗。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她曾感到绝望和内疚,但很快就振作了起来。在得知人工耳蜗植入技术后,她决定放手一搏。在家人和同事的支持下,她成功完成了手术,并在术后半年内坚持不懈地进行听力康复训练。经过不懈的努力,她终于重新找回了“声音”,并重返工作岗位。

        重新回到讲台的卜欣欣,更加珍惜每一次站在学生面前的机会。她用心准备教案和课件,用生动的讲解和丰富的案例吸引学生。她的课程《环境科学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深受学生喜爱,并被评为南开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在课堂上,她不仅传授知识,更用自己的经历和故事激励学生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她常说:“我只是听不见了,但我能看见学生眼里的光。”

        2018年,卜欣欣的人生翻开了新的一页。她开始投身残疾人公益事业,为更多残障人士带去生活的希望。在中国聋人协会的支持下,她举办了多场职业生涯规划培训班和公益活动,帮助听障群体树立信心、融入社会。她还积极呼吁社会各界关注无障碍环境建设和信息无障碍工作的发展,努力消除残障人士在就业和生活中的“隐形壁垒”。她一边奔走呼吁,让大家打破偏见,给予听障人士适配的就业机会;一边用自己的故事鼓励着听障朋友,帮助他们调整心态、“打磨”技能,成为职场中“不可替代的人”。

        “实际上,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不少听障人士借助助听器或人工耳蜗,已康复到能够有效交流的水平,如果他们无法获得与能力相称的工作机会,实在是人生之憾。”卜欣欣说,“我国的无障碍环境正在日益完善,国家和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怀也在不断拓宽加深,希望让听障群体有自信去面对属于自己的未来。”她还参与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十四五”规划课题《成年听力障碍者需求调研》。

        如今,卜欣欣不仅是南开大学的一名优秀教师,更是天津市聋人协会的主席。她用自己的故事和行动激励着无数人勇敢前行。她说:“‘不放弃’是人生的助推剂,每一次努力都不会白费。”在她的眼中,那些最艰难、最痛楚的时光都已化作前行的力量;在她的心中,那两个“讲台”已成为她传递爱与希望的桥梁。

        与卜欣欣告别时,她的笑容温暖而有力,那是命运磨砺后的痕迹,也是对生活无尽的热爱与追求。在未来的日子里,她将继续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残障人士撑起一片天空,让他们能够有勇气面对命运的挑战、有尊严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新华每日电讯》9.12 白佳丽)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