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9月11日 星期三

    构建中国特色的“大科学”治理路径

    《 文摘报 》( 2024年09月11日   06 版)

        “大科学”是指为完成一系列重大的、更大范围的、更为复杂的、通常需要大规模协作的科学问题,是需要有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仪器设备支持,由众多科研人员参与的一项科学活动。“大科学”包括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两类。从全球发展实践看,“大科学”遵循基本的科学发展规律,其科学价值与社会价值驱动甚于经济价值驱动,旨在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

        根据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总体要求,构建中国特色的“大科学”治理路径,需要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尊重科学发展和认知规律。科学问题既要最前沿、最领先、最有意义,但也要顾及现有理论进展、技术储备、综合国力等基础条件的制约,且“跟跑”“并跑”和“领跑”对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的性能要求、开放共享对象和程度是完全不同的,需要防止科研保守主义和冒进主义,以免重蹈美国“国家癌症计划”“超导超级对撞机”的覆辙。

        二是突出“国家战略导向”。“大科学”具有突出的政治和社会优先目标,是科学、政治、产业相结合的产物。

        三是深化“大科学”创新支持体系。“大科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明确的目标、灵活的组织结构、强有力的政治支持、适度竞争以及卓越领导才能。

        四是坚持“以我为主”,紧抓科学议题设置能力,坚持高水平国际科技合作。面向美欧日等西方国家、“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拥有特殊地理位置或特色资源国家针对性采取合作、协作、援助策略,有效利用和开发全球人力、信息、数据、海空域资源,重点解决自然灾害预测、疾病预防诊治、气候变化、能源再生等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在合作中培养和锻炼国家战略科技人才,在为全球贡献智慧过程中提升国际影响力。

        五是面向“基础-应用兼顾”,重塑全球科学竞争格局。布局重大科研基础设施,聚焦少部分特定领域做到单一性能全球第一,吸引全球顶尖科学家群体在华开展研究;在多数科技领域另辟蹊径,加强设施多用途属性和特定目标区间,实现“一机多用”,以最小成本,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创新主体需求。

        (《文汇报》9.1 常旭华 陈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