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8月10日 星期六

    悲伤的意义

    《 文摘报 》( 2024年08月10日   06 版)

        有时,我们全身心沉浸在悲伤之中,不吃、不睡,也不工作。此外,悲伤对健康也很不利。但就进化而言,一种行为如果对生存没有益处,甚至让我们无法应对生活,那早就被淘汰了。所以真正的问题不是我们为什么要悲伤,而是悲伤有什么作用?

        一种流行的解释要我们追溯到童年。当我们年幼、脆弱的时候,对亲人形成了强烈的依恋关系,这当然是有利生存的明智举措。每个做父母的都知道,当婴儿被单独留下时,他们起先会强烈地“抗议”。如果父母很快回来,他们就会恢复平静。但如果父母久久不回,他们就会“认命”,自己找点别的事情玩起来。

        “抗议”和“认命”这两个阶段,我们同样可以在悲伤的成年人身上看到。在“抗议”阶段,他不相信、不接受事情是真的。在“认命”阶段,他认为事已至此,只好接受。

        悲伤中的人处于“抗议”阶段,会表现出一些典型的行为特征,如需要找到或看到尸体。这种“寻找”你明明知道已死的人的行为,可能听起来毫无意义,但对于我们的进化来说可能是有意义的。譬如,设想你是一个狩猎-采集者,你3岁的孩子失踪了。你不会只说“太糟了”就完事,相反,你会奋不顾身地去寻找孩子,哪怕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也在所不惜。因为万一孩子没死,被你找到了,那你的寻找当然是值得的。

        甚至“认命”阶段可能也有其目的。它使我们摆脱过去,寻找新的未来,避免在无可挽回的事情上浪费太多精力。

        其他一些因素也可能赋予悲伤有利生存的价值,只是效果不会立即显现出来而已。例如,一位母亲让孩子在河边玩耍,结果孩子溺水身亡,悲伤的经历让她永远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任何与其分享这种悲伤的其他父母也会从中吸取教训。悲伤的行为,如哭泣,还可以帮助我们在孤独的时候从他人那里获得支持,这对生存也有明显的好处。

        (《科学之谜》2024年第29期 贝莫亭)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