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时候,猫是一种独居的动物。猫的大多数社会行为仅限于母猫与小猫之间的互动。除了这种关系,猫之间很少互相喵喵叫。当猫开始与人类一起生活时,猫冲人们喵喵叫时,它们把人当作照顾者,就仿佛是猫妈妈一样。
猫第一次遇到人类大约是在一万年前,当时人们开始建立永久的定居点,这些定居点吸引了啮齿目动物,进而吸引了寻找猎物的猫。随着时间的推移,猫与人类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
狗是人类为了培养特定特征而繁殖饲养的,猫基本是被驯化的。
从20世纪50年代起,苏联科学家有选择性地培育了银狐,经过几代的繁殖,这些狐狸变得更加温顺和友好,发展出类似于狗的身体特征。这些实验表明,为培养驯服特征的选择性繁殖,会导致动物的一系列行为和身体变化。虽然没有狗和它们的祖先狼之间的差异那么大,但猫也发生了变化。现在的猫的大脑较小,毛色更多样,这种现象在很多驯养动物中很常见。
与银狐一样,猫的叫声也发生了变化。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神经生物学家进行了一项研究,参与者听了猫所发出的两种咕噜声。一种咕噜声是猫在寻找食物时发出的,另一种咕噜声是它们没寻找食物时发出的。不论是不是猫的主人,参与者都认为前一种叫声更紧迫,更令人不愉快。
声学分析显示,前一种叫声的音调更高,类似于哭声。类似于哭声的叫声利用了人们天生对痛苦声音的敏感性,让人们很难置之不理。猫还能区别针对于它们的说话声和针对成年人的说话声。当猫的主人说话时,这种模式表现得更为明显。
随着时间的推移,猫已经进化到可以使用与人类本能产生共鸣的声音信号,从而让人类与猫科动物建立了独特的关系。
(《北京青年报》7.25 刘长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