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8月03日 星期六

    全国首个婚姻类职业本科来了

    《 文摘报 》( 2024年08月03日   08 版)

        2024年5月,婚庆专科学生在北京市西城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参加课程实践。

      自2024年秋季学期开始,与婚姻相关的“学问”将正式成为一门本科专业。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同意设置民政职业大学的函》,明确同意以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为基础设立民政职业大学,首批设置智慧健康养老管理、社会工作、康复辅助器具技术、现代殡葬管理、婚姻服务与管理等5个职业本科专业。

      婚姻服务与管理专业,由此成为全国第一个婚姻类职业本科专业。根据该校发布的报考指南,该专业为四年制,预计于2024年在全国招收70名学生,学生毕业后将取得管理学学士学位。该专业聚焦婚姻行业发展前沿,传播优秀婚姻家庭文化,推进婚俗改革,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多元文化视野,具备专业学科知识、研究能力,掌握婚姻登记管理、婚姻家庭辅导、高端婚礼项目策划、婚介婚恋产品设计研发等技能,能够从事婚姻家庭全周期服务工作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对于婚姻类专业,民政职业大学并不陌生。校方介绍,其前身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下称北社管)就开办了婚庆类专科专业。然而,从专科时代的“重技能”转向本科时代的“厚理论”与“重技能”并行绝非易事,需摸着石头过河。

      婚庆专科重技能

      学校官网介绍,民政职业大学的前身可追溯至1959年,内务部民政干部学校成立。其后几十年,学校几经变迁,至2007年组建为北社管。2010年,民政部管理干部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中国假肢矫形培训中心被统一整合入北社管,为专科层次学校。

      民政职业大学婚礼文化与传媒艺术学院教授、婚姻服务与管理专业带头人王晓玫回忆,2007年,北社管下设4个专业,其中之一是民政服务与管理。考虑到彼时中国婚庆市场相对成熟,为方便学生日后的就业,学校在民管专业下开设了婚庆服务与管理专业方向。2010年婚庆专业纳入专业目录,2012年正式批准设立。王晓玫称,这也是全国首批婚庆类专科专业。此后,又有24所院校陆续开办了婚庆类专业。

      在接下来的17年里,数以千计的专科生接受了北社管的婚庆专业教育。专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上重视就业前景,理想状态下,婚庆专业毕业生们将流入婚庆行业,从事婚庆策划、婚庆摄影、婚庆花艺等工作。为此,三年学制中,学生们既要学习中西婚礼文化,也要学习婚礼主持技巧、婚礼摄像与后期制作等技能性课程。

      “专科更多考虑学生学点啥,出去以后能够找个工作,有份收入。”民政职业大学婚礼文化与传媒艺术学院院长于晓辉介绍,过去的课程设置偏重技能,理论学习占比少。同时,学生们对理论学习兴趣也不高,“听课互动性差,学生不会有太多的思考。比如案例分析时,我说‘你们都有什么看法’,他们不太愿意回答”。

      2024年5月,北社管迎来了一次跃升——教育部同意设立民政职业大学。这是民政部直属的唯一本科层次高等院校,也是中国民政领域第一所本科高校。与之一并落地的,还有设于婚礼文化与传媒艺术学院下的婚姻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原婚庆专科也将继续招生。

      更高的理论素养

      王晓玫预计,新学期与职业本科生一并到来的,会是许多过去难以得到的发展机会。例如,此前教师们的工作重心在于教学,以后能更好地与民政部门展开合作,带动课题研究。

      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婚姻类本科专业,几乎没有建设先例可以参考。不过,依照于晓辉的设想,以专科为基础建设本科的脉络已经十分清晰:于专科教育而言,技术应用能力是一条主线;进入本科时代后,就需要培养学生更高的理论素养。

      任教专科时,于晓辉为婚庆专业的学生上公共基础课《新时代民政工作》,合计只有16课时,主要普及当前民政工作包含的内容。但在本科的课程规划中,该课程将转变为《民政概论》,合计32课时,会系统论述民政的起源、历史、在国家发展中的定位与其社会救助功能等,“讲得更深入一些,更系统一些,变成一个学科基础”。

      社会学、管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其他普通本科院校常设的理论课程将被引入。于晓辉解释,比起其他院校的同类课程,婚姻专业的会有所不同。以社会学课程为例,每个教学模块中都会加入婚姻家庭领域的案例分析和补充阅读,让学生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分析和解决婚姻家庭中遇到的社会问题。

      “作为本科,就要‘厚理论’。当然,我们还是职业本科,脱不了‘职业’两个字,所以技能上还是非常重要的。”在王晓玫看来,新的课程设置也关注技能培养:《网络婚介产品设计》,教学生如何设计供客户使用的性格测评、个人婚介广告;《婚姻服务与新媒体传播》讲授如何通过新媒体平台营销相关业务……

      过往专科的课程也会有部分“平移”至本科教育中。王晓玫多年来教授的《婚姻登记服务与管理》,本科生也会继续学习。与普通本科一些课程按章节教学的方法不同,该课程采用项目制教学。比如,在“结婚登记与离婚登记”项目中,理论内容教学完毕,学生们会在结婚、离婚登记实训室进行场景模拟。

      “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结婚登记员,按照规定的程序一步一步地模拟办理(结婚登记)。所有登记材料都要留下来,按照《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把材料装订成一个档案,这样我们的课程才能结束。”

      职业本科生的就业前景

      为何要在婚庆专科的基础上设置婚姻本科?

      王晓玫回忆,多年来,民政部一直希望开办民政相关的本科专业。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完善职教体系,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国家设立了首批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这为民政职业大学与婚姻本科提供了落地的机会。

      更进一步的转机发生在2022年。王晓玫称,当年,教育部统筹全国民政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学院申报和论证高职本科婚姻服务与管理专业,她也参与其中。次年,该专业被纳入教育部高职本科专业目录。

      按于晓辉的理解,如此转变与国家壮大“幸福产业”的需求有关。同时,民政部门也承担了推动婚俗改革、传承中华传统婚姻家庭文化等任务,体制内外都需要大量婚姻人才。然而,目前此类人才缺口巨大,仅在婚姻家庭咨询辅导行业,人才缺口就达20万。

      仅靠过去的婚庆专科显然难以填补缺口。其原因在于,婚庆专科主要培养婚庆业的一线工作者,毕业生难以在其他婚姻岗位就业。王晓玫说,以婚姻登记单位为例,近年录用工作人员,学历要求基本是本科起步,许多录用者还有研究生学历,专科生难以进入。另外,工作人员登记结婚时要分辨来者是真结婚还是假结婚、骗婚,登记离婚则要判断对方是经过深思熟虑还是一时冲动,这都需要深厚的理论基础。

      婚姻本科一方面提供了求职学历敲门砖,另一方面辅以理论、技能教育,向婚姻家庭服务的全周期产业输送毕业生,逐渐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这也是王晓玫对于未来婚姻本科毕业生的期许——他们可能担任婚介师,考入相关民政机关、婚姻登记单位,或从事婚姻家庭咨询辅导工作。即便是在传统的“就业池”——婚庆公司,职业本科生也有望冲击更高端的管理岗位,或是做整体的统筹策划工作。于晓辉也很看好学生的就业前景,“他们只要热爱,认认真真学,职业发展前景会非常好”。

      (《南方周末》7.18 姜博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