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7月10日 星期三

    区分"失信""失能",彰显法治文明

    《 文摘报 》( 2024年07月10日   01 版)

        7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负责人表示,人民法院既要考虑将有限的司法资源主要用于攻克“执行难”,确保绝大部分案件得到高效执行,同时要给“执行不能”案件出路。最高法强调,要区分“失信”与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失能”,避免把存在“失能”情况但无“失信”行为的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失信”与“失能”,虽都是强制执行中被执行人的常见状态,但实际情况却天差地别。“失信”指的是“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抗拒执行”等法定情形;而“失能”则是完全丧失履行能力、经核查确无财产可供执行,客观上不具备执行条件。通俗地说,前者是“不还钱”,后者是“没钱还”。

        2024年以来,全国法院共删除、撤销涉及“失能”人员的失信信息共计62.55万人次。对“失信”的被执行人予以强制执行,并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守护的是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关乎的是法治的权威与尊严。而给“失能”的被执行人以实际出路,尤其是不把他们纳入失信名单,本质上则是“法治文明”的体现,彰显司法的温度与情怀。

        (《新京报》7.4)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