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来临,不少家长为让孩子亲近自然、增长见识,准备给孩子报名各种主题的夏令营活动。市场上,动辄上万元的暑期研学产品不愁销路,有的甚至“上线即秒光”。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夏令营活动虽“看起来很美”,但实际体验却如同开盲盒,有的“50多名女生挤在3间宿舍,每天洗澡都要排队1小时以上”;有的为压缩成本层层转包,连基本的安全卫生都成问题……有人吐槽,这样的夏令营倒不如叫“坑娃营”。
相关统计显示,全国有超过5000家“研习营”“夏令营”相关企业,中国研学旅行市场总体规模未来将超过千亿元。行业野蛮生长的背后,消费者的权利、未成年人的权益,常常成为被压榨的对象。越来越多机构想从中分一杯羹,因此,宣传“注水”收取高额团费,在服务中又设法压低开支,以赚取最大利润,就成了常见套路。有关部门应引起重视,从规章制度上予以规范,从监督执法上加强管控,有效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其实,包括夏令营在内的一些研学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既丰富了中小学生的暑期生活,也有利于磨砺孩子们坚韧不拔的品质。家长在为孩子选择此类项目时要擦亮眼睛,对机构资质、师资背景等加强甄别。签订合同前,必须仔细询问有关责任条款,问清食宿安排、保险理赔等情况,增强维权意识,才能少受损失。
(《中国青年报》6.5 欧阳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