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他们因何获奖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解读

    《 文摘报 》( 2024年06月29日   05 版)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一大批贡献卓越的科学家和标志性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分别为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奖49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2项,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54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39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16项、二等奖120项。此外,共10人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从获奖人员和成果总体情况看,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聚焦“四个面向”,服务“国之大者”。获奖成果中,基础研究领域重大成果持续产出,自然科学奖连续9次产生一等奖,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方忠研究员及其团队在拓扑电子材料计算预测方面取得的重要科学发现,推动我国拓扑物态研究领域站在国际最前沿。在交通运输、电子信息、先进制造、医药卫生、农业等多个重要领域,获奖人员和团队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坚持自主创新、厚积薄发,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

        二是中青年科技人才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继2001年度王选院士获奖之后,再度出现了一位“60后”——61岁的薛其坤,是历年最高奖获得者中最年轻的一位。在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通用项目中,45岁以下完成人占比40%左右;国家自然科学奖中,45岁以下完成人超过一半。

        三是国际科技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在国际科技合作奖获奖人中,既有曾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图灵奖”的顶尖科学家,也有在“一带一路”建设、生物技术、环境治理等方面与我国深入合作的著名学者和工程技术专家,合作领域和国别分布广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