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到哪儿晒麦子,这是个问题

    《 文摘报 》( 2024年06月26日   02 版)

        孙朝阳是陕西省富平县流曲镇顺义村的种麦大户,眼下有350多亩冬小麦准备收割。按照以往的经验,麦收后等一两个月时间再卖,每斤小麦能多卖三到四分钱。今年他依然盘算着,收割回来的小麦先暂存仓库。

        为了防止发热霉变,进仓前,新收割回来的小麦,基本都需要通过晾晒等方式降低含水量。对孙朝阳来说,自家农场拥有的两三亩空地,显然不足以用来晾晒上百亩地产的小麦。再加上晾晒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往年他通常会尽量晚收割几天,让已经成熟的小麦就地多晒一晒。

        这也成为村里很多麦农的选择,特别是种植面积较大的麦农。但这种方式要看老天爷的“脸色”,比如去年麦收时节,当地接连下了3天雨。村里一户农民种植的2400多亩的小麦全部出芽,只能“忍痛”卖给饲料厂,“损失非常大”。

        也是从去年开始,河南、山东、陕西等多地基层乡镇政府,注意到“晒麦难”这一问题,主动开放政府大院、文化广场、学校操场等公共场所,有些地区还临时调用部分道路,供麦农晒麦。今年,这一举措在各地得以延续。不过,孙朝阳表示,“虽然村里闲置地方都允许晾晒,但肯定还是不够用的”。

        不管是公共场所允许晒麦,还是临时调用部分道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看来,都只能算是权宜之计,“值得肯定,但只能解决部分农户晒麦的需求”。他特别提到了“马路晒麦”:“马路首先要保障交通,而有些车辆经过时,可能会把小麦碾碎,这和高质量农作物(的标准)还是有矛盾的。现在老百姓对粮食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工企业也会要求品质。”

        李国祥给出的建议是,“盘活”农村建设用地。“其实不是说完全没有土地,而是农村建设用地怎么用更好。”李国祥说,现在一些农村的规划和建设,“高大上的太多,接地气的没有”。比如有些地方盲目发展乡村旅游,花了很多钱,也建了景区,时间久了,新鲜感一过,没人再去,只能闲置下来。

        “所以,要针对农民的迫切需要搞建设,甚至可以一地多用。”李国祥解释,专门搞晒麦场,没有专项资金,也会造成土地浪费。但可以整合文化广场等的建设资金,规划和建设一批场所,“农忙时晒麦,农闲时活动”“白天做晒场,晚上做广场”,从而实现“一片土地,多种用途”。

        (《中国青年报》6.19 席聪聪 秦珍子)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