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珠峰南坡,味道有点儿“冲”

    《 文摘报 》( 2024年06月26日   07 版)

        用一个词来形容珠穆朗玛峰,你会选什么?圣洁?危险?神秘?尼泊尔政府的答案或许是:刺鼻。自1953年新西兰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成为全球第一个登顶珠峰的人后,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征服“世界第一高峰”。仅在2023年,珠峰南坡的攀登人数就超过了一千人,靠山吃山的尼泊尔政府也开始遭遇难题:几十年来,登山者留下无数垃圾,氧气罐、登山装备、帐篷和各种食品包装,以及大量排泄物。

        尼泊尔当地流传着一个笑话:没必要雇导游,登山者只要沿着用过的卫生纸走,就能一路走到大本营。登山途中很难找到厕所,大部分人选择在雪地里挖个坑,就地解决。排泄物日积月累,已经多到威胁环境、传播疾病的地步。据非政府组织尼泊尔萨加玛塔污染控制委员会(SPCC)估算,珠峰脚下C1营地和登顶前最后的C4营地之间,约有三吨人类排泄物。

        由于珠峰的低温环境,排泄物难以降解。当雪融化时,原本掩埋在雪下的排泄物会随着雪水流进尼泊尔当地原住民家里,成为他们每天日常用水的一部分。尼泊尔政府和当地公益组织曾经多次发起“清理珠峰”活动。这些队伍的成员大多是夏尔巴人,他们世代散居在喜马拉雅山脉周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会登山的人。

        对夏尔巴人来说,珠峰是圣山,是信仰。于是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在空气稀薄、直升机都无法飞行的地区,缓慢地捡拾垃圾。据2016年的一份统计报告,夏尔巴人每季度都会从山上运下平均1.18万公斤粪便,再将这些粪便徒步运送到珠峰附近的村庄,倒进坑道里,让它们慢慢脱水、分解。这个过程会持续很多年,持续污染着当地水源。

        自2013年起,尼泊尔政府要求商业登山公司向导、登山者必须将探险期间的设备带回,如氧气瓶、调节器、帐篷、塑料等,以及个人排泄物。

        这些登山者要交纳4000美元环保押金,返回时,必须携带8公斤垃圾才能退回,但很多登山者为了攀登珠峰,能花数十万美元,往往资本雄厚,根本不在乎那点押金。据统计,超过一半登山者最终没有带回垃圾。

        2024年,尼泊尔政府又想出了新办法。他们发放了8000个拾便袋,供登山者及其向导收集登山期间排泄的粪便。这些拾便袋内有特殊化学物质,会令大便硬化并消除其臭味。下山返回到大本营时,当地官员会挨个检查每个人的拾便袋。不过,分析人士认为,由于没有可靠的监督机制,很难确保登山者带回所有垃圾,这一新规效果可能仍不理想。

        (《Vista看天下》2024年第17期 张雪莹)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