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6月12日 星期三

    文物有了数字“身份证”

    《 文摘报 》( 2024年06月12日   01 版)

        文物身份安全是文物安全不可或缺的一环。目前,我国已有备案博物馆6833家,国有可移动文物更是多达1.08亿件(套)。这些馆藏文物不仅数量庞大,而且材质和器型种类繁多。随着国内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物的流通、借调和展览已成为常态。

        尽管近年来电子标签使得文物的进出都有明确记录,但仍存在使用高仿赝品“以假换真”的隐患。这种隐患难以单纯依靠人工经验来彻底消除。

        如何确保“它是它”?记者日前在天津大学“馆藏文物数字指纹提取鉴别与身份智能管理关键技术”项目实验现场,看见一台显微探头相机在精密机器臂操纵下,围绕着一尊“青铜鼎”自动定位、精确对焦以及图像信息采集。通过识别每件文物独一无二的微观特征,进而构建出文物的数字指纹(即“数字物纹”)。

        目前,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冯伟教授团队利用这一技术成功让湖南博物院(湖南省文物鉴定中心)400件珍贵文物拥有了“数字物纹”。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文物原始信息时过境迁,拍摄环境和设备也无从追溯,团队依然能够通过技术实现精确比对。冯伟教授举例,人工智能仅利用一张历史图像和几张当前观测图像,就实现与百年前伯希和拍摄照片的测量级原位比对。这可谓是世界上第一次让相机“穿越”百年。

        (《科技日报》6.4 陈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