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理念”在儒家经典哲学中的重要地位
谭立、罗焕娟在2023年第4期《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说,将自然生态现象赋予道德内涵和哲学意蕴,归纳总结其规律,以此为依据颁行礼乐、建章立制、治国理政,诠释、指导和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此为儒家经典哲学思想的重要特征和存在意义。其理路在于,首先界定天地本质:“天地之大德曰生”;其次提出“大人”即圣贤君王的标准:“与天地合其德”;再次奠定圣贤君王治理天下的法理基础:“天工人代”。探求此思想的逻辑本源可见,儒家经典哲学思想和由此形成的国家治理模式,是建立在生生不息、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自然生态良好的基础之上,显现出传统生态理念卓越的前瞻性与综合整体思想观念,与当代社会提出的“生态良好”“永续发展”理念具有高度契合之处。同时,儒家生态智慧,需要实现现代转型,方能有助于现代生态文明建设。
分类与比较:对人的治理的两种方式
张乾友在2024年第2期《行政论坛》上说,治理是一种生产秩序的活动。任何秩序都是人的秩序,任何治理也都是对人的治理。对人的治理必须回应人最内在的关切,这是因为人是一种评价性存在,总是希望证明和被承认自己的价值。概言之,任何秩序本质上都是一种价值秩序,而治理就是生产价值秩序的过程。价值秩序的生产有两种主要的方式,即分类与比较。分类,是指将人及其价值创造的行为归入不同的价值类别,以明确不同的人到底在哪些方面创造了价值,进而明确人们作为价值主体的独特性与共同性;比较,是指用同一种尺度去衡量不同人及其价值创造的行为,以确定每个人到底创造了多少价值,进而确定人们作为价值主体的等级关系。基于这两种方式,也形成了通过分类的治理和通过比较的治理两种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