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5月25日 星期六

    为月球“画像”有多难

    《 文摘报 》( 2024年05月25日   06 版)

        在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月球的“真面目”始终激发着人类的好奇心。

        从神话与幻想中走来

        古今中外,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数不胜数。在古希腊,有月亮女神塞勒涅;在中国,“嫦娥奔月”的故事家喻户晓。

        马王堆汉墓曾出土过一张关于月球的图,图中绘有兔和蟾蜍。东汉文献中也有记载:“月之兽,兔和蟾蜍。”在西方,约公元90年,古罗马文学家普鲁塔克也开始通过肉眼观察对月球进行描述。1505年,达·芬奇凭肉眼观测绘制出第一张月球图片。根据他的推测,月球上明朗的部分是水,黑暗的地方则是陆地。

        1609年,当伽利略得知荷兰的眼镜商汉斯·利伯希发明了望远镜后,他便开始尝试使用自制的改良望远镜观测月球,人们也从伽利略绘制的草稿中第一次看见了“现代的月球,一颗剥离了象征和神话的星球……”。伽利略撰写的《星际信使》记录了月球表面的各种形态,其中不仅包括山脉、峡谷等地球上常见的地貌,还有多处环形山,这正是月球的显著地貌。

        掀开月球的面纱

        从15世纪到19世纪上半叶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描绘月球的主流方式都是目测手绘。直到19世纪30年代,摄影技术被发明,照片成为新的月像载体。但彼时摄影镜头无法捕捉到幽暗的光线和移动的天体,因此该技术并未被广泛应用。

        1840年,时任纽约大学医学院教授的德雷伯第一次拍下完整的月球图像。然而,由于早期相机曝光时间长,月球又在不停移动,他必须不停地移动镜头以保持对焦。

        直到20世纪50年代,摄影技术获得了巨大的进步,人们才开始真正将目光移向天体摄影。1960年,行星科学家杰拉德·柯伊伯开始将摄影技术大范围应用于月球研究,他发表了《月球摄影地图集》,该图集成为太空时代之前人类掌握的最标准的月球地图。同一时期,柯伊伯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建立了月球与行星实验室,开展了一系列月球研究,为美国制作月球航天图及月球地质地层图奠定了基础。

        太空时代的“数字化”

        1957年,随着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升空,人类进入了太空时代。

        1959年,苏联连续发射了三个月球探测器。其中,月球3号探测器首次成功拍摄到了月球背面的照片。这个探测器证实,尽管月球的背面常常为人理解成“暗面”,但事实证明,月球背面所接收到的太阳光照和正面的一样。与此同时,美国先后发射了先驱者、徘徊者等月球探测器。1968年,“阿波罗8号”飞船进入绕月轨道,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离开近地空间,近距离观测月球。

        然而,在“阿波罗计划”之后,人类对月球的观测就没有离开过近地空间。

        到了21世纪,中国正式开展名为“嫦娥工程”的月球探测工程。2008年,嫦娥一号所拍摄的全月球影像图成功发布。到2020年,中国完成了“绕月探测、落月探测、月球采样返回探测”的“三步走”战略,对月球进行了全球普查、区域详查和精查。与此同时,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提出开展新的月球地质图编研的设想。2024年4月21日,世界首套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正式发布。这套地图集基于嫦娥工程科学探测的数据进行绘制,是目前精度最高的全月地质“写真集”,其比例尺为1:2500000,精度达到此前月球全月地质图的约2倍。

        未来,中国还将编制更高精度的月球地质图,服务于月球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以及我国月球探测工程。

        (《解放日报》5.13 肖雅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