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5月15日 星期三

    文化特派员,“特”事如何办好

    《 文摘报 》( 2024年05月15日   01 版)

        5月8日,浙江省首批100名省级文化特派员首次亮相,他们将奔赴100个乡镇(街道),结对100个村,正式开展工作。这意味着,继科技特派员、农村工作指导员之后,浙江农村将迎来一批以振兴乡村文化为己任的专门人才,为文化建设和精神富有想专门点子、造专门品牌、找专门资源,这对乡村来说是大好事,对特派员来说也是施展拳脚的大机遇。

        顾名思义,“特派员”就是为了达成一个目标而身负特别使命的人。从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和落实“三支队伍”建设要求出发,文化特派员制度创新而生,可以说继承和沿袭了“特别人”办“特别事”的思路。以乡村文化振兴为基点,满足广大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撬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高质量发展和深化“千万工程”,这样一件意义深远的“特别事”,让有本领有志向的文化人才加入进来,扮演重要角色,效果值得期待。所以特派员之“特”,不仅体现在选任方式之特别、身份之特别上,更在于使命职责之特别。

        浙江乡村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近年来涌现的村晚等乡村文化IP就是见证。所以,文化特派员不仅要身到,更要眼到、心到。以一双敏锐的眼睛和一颗热爱“三农”的心,去挖掘当地乡土文化资源,提炼转化为有价值的题材、有效益的项目和有影响的成果,以此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有关部门在严格选任和考核的同时,应为特派员完善政策指导、生活保障和精神物质激励,让这项制度更具可持续运行的现实基础。

        也许不久的将来,继成千上万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上,成为“香榧教授”“茶教授”“竹博士”之后,我们还能看到一批“山歌教授”“山居博士”“村晚学者”,在广袤的乡村大地发光发热、成名成家。

        (《浙江日报》5.10 张萍)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