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5月15日 星期三

    AI面试官也要“闯关”

    《 文摘报 》( 2024年05月15日   08 版)

        4月下旬,等待了近20天后,2024届毕业生高雅鑫终于收到了一家银行发来的线下面试通知。此前,她在线上参加了这家公司的AI面试,这也是今年春招以来,高雅鑫参加的第五次AI面试。

        一开始,她对AI面试感到新奇,面试之前在网上搜索了许多关于AI面试的流程和问题,提前准备并反复练习。几场AI面试后,她没那么紧张了,和AI面试官交流时,表现得也更为松弛。

        不断进化的AI面试

        早在2017年,国内便出现了AI面试系统。最初,AI面试多为结构化问答,不同面试者可能使用同一套面试题,因此求职者可以相互分享“面试题库”。随着技术升级,一些企业的AI面试开始加入交互效果,生成虚拟面试官,试图营造真实场景氛围。

        现在AI面试在细节上有很大不同。有的电脑屏幕上会有一个虚拟形象,用语音口述题目,并有文字提示;有的没有AI面试官的虚拟形象,甚至没有语音提问。

        答题过程中,许多AI面试有两到三次录制机会。因为可以重新选择,一些面试者也就没那么紧张了。2024届毕业生袁源一开始为AI面试准备了详细的文字稿,在经历多次实战和主动的“脱敏”训练后,她现在已能应付自如,不背稿也能很好地完成一场AI面试。

        但也有面试者在多次录制中增加了心理负担。2023届毕业生董雨曾参加过一次AI面试,她每道题都用了两次机会,“总觉得下一次可能表现得更好”。因此,原本7道题,每道题两分钟的时长要求,但她需要花两三倍的时间完成。

        此外,一些注重面试者求职体验的单位,会在AI面试结束后提供评估报告,并及时告知面试结果。有些则不给未通过面试者发送任何通知。

        在一些面试者看来,AI面试让面试本身从线下的“双向交流”变成线上的“单向输出”。线下面试时,董雨会通过面试官的表情判断自身表现好坏,通过观察工作环境、员工状态等更直观地了解单位情况。而AI面试虽然降低了时间和交通成本,但是获取不到这些信息。但也有求职者认为,AI面试对于性格内向的人更为友好,单向输出,可以让他们减少面对真人的“压迫感”。

        用人单位看重降本增效

        AI面试在招聘中替代了初筛阶段的重复性工作。林静在国内一家通讯企业工作,目前是一位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自2021年起,她所在的企业就采用AI进行首轮面试,显著减少了校招期间对面试官的需求,实现多人同时在线面试。

        AI面试官可以统计、梳理、归类求职者的基础信息,包括意向城市、是否服从岗位调剂、对公司和行业的认知等,并生成评估报告。单位结合报告,根据岗位招聘人数,筛选相对应比例的人数,进入下一轮真人面试。

        林静透露,AI面试的应用,使初面环节的时间缩短了至少一半,原本十几名面试官同时参与工作,现在只需两三个人即可。

        近几年,根据行业和企业需求,AI面试在技术上逐渐对人才画像模型进行升级改造,进入人才需求复合时代,AI面试也采用了更为精细化的评判标准。

        快消领域是率先采用AI面试的行业之一,其中外企接受度更高。相关公司负责人韩少文说,随着大语言模型技术的兴起,自2023年第三季度起,更多行业对AI面试产生兴趣,客户主动要求增加智能化招聘服务。

        58同城也在2023年为企业用户推出“AI招聘超人”服务,可自动生成招聘启事和面试题目。据相关企业用户负责人反馈,AI面试能剔除更多人为判断和主观因素,实现更客观的招聘。

        对隐私安全的担忧

        当下求职者常采用“海投”策略,投递大量用人单位,以增大就业选择概率。

        “海投”对应的是“海笔”“海面”,一些用人单位对投递者自动发出笔试测评或AI面试邀请。有求职者反映,这一环节筛人少,基本能进入下一环节;但也有人在参与测评和AI面试后鲜有回音,“为什么AI面试总是没有后续?不懂问题出在哪里。”

        韩少文发现,一些企业注重候选人的面试体验,使用AI面试可以在面试结束之后不久根据人才画像判定符合招聘标准的候选人,并在当天给所有求职者提供面试评估报告。他认为,AI面试与人类评价有90%的重合度,招聘时会根据用人需求调整AI评分线来筛选候选人,未通过的候选人可能只是暂时与企业需求不匹配,并非不优秀。

        李微在2023年参加了五六家企业的AI面试。一想到面试录像可能会被回看,她就感到不舒服,“而且经过很多次录制之后,我担心我的脸会不会被用到其他地方去。”

        对此,一家软件开发技术公司的区域总经理曾琳琳表示,“AI面试在数据存储上,目前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搭载在公共云服务平台上,这部分数据受到云供应商的数据安全服务保护,不可以被随意破解获取;一种是企业的私有云平台,这部分数据存储在企业的云资源池里,是不对外的。”

        “用硬性的度量标准来评判活生生的人,可能会引起排斥。”曾琳琳理解一些面试者对AI面试的抵触心理,在真人面试中,热心的面试官可因欣赏人才而二次举荐,“这是对人才的珍惜,也能够盘活资源,而目前AI面试官还做不到。”

        林静也坦言,AI面试还难以充分了解应聘者的情绪状态,在处理特殊情况时判断不准,因此公司终面环节仍由真人面试官负责。她还提到,当前的AI面试只决定面试者能否进入后续环节,并不影响真人面试官与面试者的交流。

        从为人才雇主服务,逐步转向为个人提供更精准的服务,曾琳琳认为这是AI面试的发展方向,“AI面试官最开始考虑的是用人单位的需求,但从长远来看,服务的应该是应聘者。我们提供的是技术,但也要去理解一个人、理解岗位、理解企业和个体之间的关系等,因此需要发展得更加精细化。”

        (《中国青年报》5.7 戴纳 魏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