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5月11日 星期六

    “标本爷爷”的奇妙“动植物园”

    《 文摘报 》( 2024年05月11日   05 版)

        唐安科

        若非亲眼所见,真的很难想象,这个家看起来俨然就是一个小型动植物园。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些看上去纤毫毕现的动植物,在这不到100平方米的房间竟有6000余件。这些标本的主人就是72岁的“标本爷爷”唐安科。与标本打了40多年交道,他的一双手能“化腐朽为神奇”,让动物“起死回生”、让植物“永不凋零”。这些动植物是怎么来的?标本怎么都被他收藏在家里?让我们走进唐安科奇妙的“标本世界”。

        走进唐安科的家,满眼都是大大小小各种动植物标本。客厅里有一只不会动的鹰隼在环顾四周,在几摞叠得齐人高的标本框上,还有几只“栩栩如生”的白色花枝鼠,冰箱顶上“挺拔站立”着几只野鸡,电视柜旁有几只刺猬,茶几上是一只小家猪,阳台上还有只小狗,书柜里还摆着一条玉米蛇……展示柜里,标本一个挨着一个,柜子里摆不下,这些动物标本就摆到了柜子顶上。

        唐安科把这些标本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只能展出,绝不售卖。他为什么会制作了这么多的动植物标本呢?这还要从1980年说起。那时候,唐安科是重庆师范大学生物系植物学的实验员,他发现为了防止植物标本生虫,每个柜子里都放了很多樟脑丸,味道重,保存标本效果也不好。此后他便开始慢慢思考和摸索如何保护标本,后来又深入研究如何制作,这一坚持就是四十多年。

        “大概从1980年开始就采标本,然后又负责动物标本室管理。就遇到有些标本坏了、被虫吃了、发霉等情况,遇到这种问题,就想如何把它们修复。”多年实践,唐安科探索出了制作标本的新方式:将以前用甲醛或浸泡制作的方式,改成干制标本,可以达到无毒、长期防虫、防霉的效果,并获得了5项与标本制作相关的国家发明专利。

        天天和这些标本泡在一起,唐安科乐在其中,不过,他的妻子面对这6000多件标本,却在暗暗发愁。如今,标本越做越多,家里眼看就要放不下了,而周边的孩子们听说了唐安科家里有这么多标本,又常常寻宝似的来参观。唐安科开始琢磨,是不是该给他这6000多件宝贝换个地方了。“因为我毕竟也70多岁了,但是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因为我的精力大部分就用在做标本上了,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怎么把我的技术传承下去。”日前,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已经跟唐安科取得了联系,他们打算给这些宝贝在馆里安个家。相信用不了多久,这些标本在科普馆安家后,会有更多的人能近距离欣赏“标本爷爷”的这6000余件动植物标本。

        (央视新闻客户端 5.6)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