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5月08日 星期三

    “配享太庙”有多难

    《 文摘报 》( 2024年05月08日   05 版)

        热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王大娘子常常把“我父亲配享太庙”这句话挂在嘴边,以表示自己在盛家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演员刘琳生动的表演让这句台词成为了表情包,同时也在网络上火速出圈,用于形容某个人具有卓越的能力和贡献,是最高级别的赞赏和认可。网友们将其灵活运用,以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幽默感,让“配享太庙”成了人们日常交流中的热门词汇。只不过网友们这一句脱口而出的赞美,古人想要实现,绝非易事。

        总数不足两百人

        所谓“太庙”,是古代皇帝用于供奉先祖神位的宗庙。早在夏朝时期,太庙被称为“世室”,象征着世代相传的家族纽带;至商朝,它被改称为“重屋”;周代叫“明堂”;一直到了秦汉以后,才被定名为“太庙”。

        太庙是皇家祭祖的专有场所,具有至高无上的神圣性。不过在最初,太庙仅用于供奉皇帝的直系先祖,其他的皇亲贵族压根没有资格进太庙。后随着历史的发展,太庙的供奉范围开始扩大。皇家在祭祀主神时,会将副神作为陪同一并祭祀,这个行为叫“配享”。那么,在皇帝的特许下,皇后、宗室成员以及有着卓越功勋的大臣们被允许供奉于太庙,也就被称为“配享太庙”。

        配享太庙,指的是大臣凭借生前的勋业,去世后得以祔祀于帝王宗庙。在讲究“敬天法祖”的古代社会,能够“配享太庙”是朝廷给大臣的最高礼遇,对大臣来说是无上恩荣,能够得此殊荣者皆为朝廷的肱股之臣。

        纵观历代配享太庙情况,能够配享太庙的功臣极为有限,大多为建立功勋的开国功臣,多数朝代配享功臣以武臣为主,明代甚至有“太庙专以武臣配享”之制,历代配享太庙的功臣总数不足两百人。

        “地图达人”裴秀

        配享太庙如此之难,但也不是必须走寻常路。古人若是能在某个领域做到极致,或是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也可以配享太庙,名垂青史。

        在配享太庙的“另类组合”中,首先出场的是西晋裴秀。据《晋书》载,裴秀是西晋的名臣,少年时就颇有名气,好学多思,有风度节操。在魏晋朝代更迭之际,他能总括群臣进言的要领,他所裁定的事情,都不违背礼制。但单凭这些就想配享太庙,那几乎是不可能。

        好在裴秀这个人非常敬业,当时他任地官,这个官职可以掌管全国的土地、人口以及地图等事务。裴秀研究了一下,认为《禹贡》中的山川地名,沿用久远,后世多有改变,有些解说看着牵强附会,让人混淆不清。于是裴秀卷起袖子,决定大干一场:采集甄别旧有文献,有疑问的先空着,古代有其名而当今不用的,也根据事实作出注解,作成《禹贡地域图》十八篇,上奏皇帝,收藏于秘府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裴秀在《禹贡地域图·序》中提出“制图六体”: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即地图绘制上的比例尺、方位、距离,及逢高取下、逢方取斜、逢迂取直,即把人行道路变为水平直线距离等原则。一直到了明末,都为中国制图者所遵循,在世界地图史上也有着重要地位。有着如此突出贡献的“地图达人”,必须“配享太庙”!

        咸宁初年(公元275—280年),裴秀配于太庙享祭。要知道,西晋唯有开国时期确立了12个入庙功臣,后续再无增补。

        配享太庙的资格

        古人如此艰难地得到了配享太庙的资格,也并不能就此安心,因为一个不小心就会丢掉。尤其是在朋党之争非常激烈的宋代,士大夫阶层出现分化,功臣配享太庙这件事也就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其中。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王安石。在宋哲宗绍圣年间,新党为彰显对王安石的推崇,将其增入配享太庙。而在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以富弼曾经得罪过宋神宗为由,罢去其配享资格。

        后到了南宋初年,宋高宗与其近臣一商量,决定把北宋灭亡的原因归结于主张变法的王安石、蔡京、蔡确等人身上。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蔡确配享太庙的资格被罢黜,以司马光代之。这还不够,毕竟王安石还没被处理,于是在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赵鼎上书:“自绍圣以来,学术政事败坏残酷,致祸社稷,其源实出于安石。今安石之患未除,不足以言政。”王安石配享太庙的资格就此被罢黜,而曾遭罢黜的富弼又再次配享。这朋党之争将配享太庙一事闹得跟玩“萝卜蹲”一样,每人都能来上一轮,主打一个“心累”。

        不过更心累的还是清代的张廷玉,比起玩“萝卜蹲”,连吃两朝皇帝画的饼更崩溃。现代人看清装剧,不论是哪部剧差不多都会有这样一句台词:“张廷玉大人到。”毕竟人家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元老,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加太保。算了下,张廷玉在朝廷的工龄将近有50年,可谓是劳苦功高,深受倚重,配享太庙是理所当然。

        据《清史稿》记载,雍正皇帝在位时,就给张廷玉画过“配享太庙”的饼,张廷玉心存感激,于是继续为朝廷卖命。到了乾隆皇帝执政时,张廷玉实在干不动了,想退休,他跟乾隆皇帝提出自己想要告老还乡。有这样一个得力的大臣在朝堂上,乾隆皇帝怎么舍得让他走,还好皇阿玛留过一块饼,他便对张廷玉说道:“先帝都许你配享太庙了,你可不能告老还乡!”

        眼见退休无望,那得把配享太庙的事情落实,张廷玉又上奏,同时还摘掉了官帽并叩首:“承蒙世宗皇帝的遗命,允许我配享太庙。去年奉皇上恩赐的谕旨,配享太庙的元老之臣不应该归田终老,我担心自己死后不能够获得配享大典的资格。请求皇上一句话作为凭证。”乾隆帝心中一阵不悦:居然想让我写保证书?但朝廷要用人,乾隆皇帝还是为他颁发了手谕,还写了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谁能想第二天张廷玉派遣儿子张若澄入朝谢恩,乾隆皇帝因为张廷玉没有亲自来,加之被逼写“保证书”,于是不爽了,降旨责问张廷玉,一度想要剥夺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资格。不过最终,在张廷玉病逝后,乾隆皇帝还是遵从了雍正皇帝的遗命,让张廷玉配享太庙,派遣使者参加祭奠,谥号是“文和”。至此,张廷玉清朝历史上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

        (《北京青年报》4.25 金陵小岱)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