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5月01日 星期三

    被“踢出”业主群能起诉维权吗

    《 文摘报 》( 2024年05月01日   03 版)

        燕某、郑某是某小区业主委员会的主任和委员,同时也是该小区业主微信群的群主和管理员。某日晚间,小区业主徐某怀疑业委会不依法办事,便在业主微信群中留言,要求公示业委会成员名单。群聊过程中,徐某与多位业主发生争执,并在群里使用侮辱人格和威胁性言论攻击他人。

        管理员郑某认为,业主徐某的言论违反了群规和群公告,于是将徐某移出了群聊。徐某就此事向群主燕某投诉,并要求重新入群,燕某拒绝并将其拉黑。

        徐某认为管理员郑某、群主燕某的行为侵犯了自己身为小区业主的身份权,使其在其他业主面前蒙羞,贬损了其人格。徐某将燕某、郑某告到法院,要求法院判决恢复其群成员身份,燕某、郑某向其赔礼道歉并分别支付精神损失费1元、2元。

        一审法院审理后认为,该案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管理员郑某将其认为发言不当的徐某移出群聊,是互联网群组内“谁建群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自治规则的运用。该行为应属于一种社会交往情谊行为,不产生民事法律关系。其次,燕某、郑某在群内未发表对徐某侮辱、诽谤的内容,且未有证据证明群内其他成员的言论受燕某、郑某指示,因此不构成对其名誉权的侵犯。最终,一审法院裁定驳回了徐某的起诉。徐某不服,提起上诉。

        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认为,微信群组是自然人基于某种社会关系通过网络组建的交流平台。微信群组的群主、群管理员对群组成员有自主选择权,对于入群、退群、移出群等行为均系成员间自治行为,属于社会交往范畴,该行为未创设或变更民事法律关系,该类行为产生的纠纷不属于民事法律调整的范畴。因此,一审法院驳回徐某的起诉并无不当。综上,北京四中院二审驳回了徐某的上诉,维持原裁定。

        (《人民法院报》4.19 刘津宁 王一捷)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