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风入松归来

    《 文摘报 》( 2024年04月24日   08 版)

        风入松主理人丁永勋

        “风,又入松。”停业13年的北京风入松书店近日重启。

        1995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教师王炜创办风入松书店。凭借高品位的选书标准和浓郁的学术氛围,风入松一度被誉为“京城文化坐标”之一。2011年,风入松在一片惋惜声中停业。

        “相信很多当年的北大学生,都记得书店这个标语——‘人,诗意地栖居’。”在“风入松重逢日”活动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如是说。

        在风入松主理人丁永勋看来,现在书店面临的环境和老风入松那时比,已是桑田沧海。那时的主要痛点是好书买不到,不知道去哪买,而现在,卖书已支撑不起书店的生存。

        面对当下的市场环境,丁永勋依然相信,好书店仍有存在的价值。

        特殊的KPI

        站在中关村大街和海淀大街的交叉路口,抬头便能看见“风入松书店”的招牌。从街边小门脸沿着木楼梯走上二楼,眼前顿时开阔起来,仿佛一下置身于书的海洋。暖黄色的灯光,沉绿色的书架,原木色调的展台,打造出舒适的阅读空间。加上三楼四楼,整个书店面积约1000平方米。

        丁永勋介绍,风入松于中关村大街9号重启,是由一位1989级的北大校友发起、支持。对北大和风入松怀有深厚感情的他,十分喜欢阅读,也一直有开家书店的想法。通过创业获得一定资源后,他决定用重启风入松的方式,服务北大学子和所有读书人。

        参与重启的还包括一群工作多年的爱书人,丁永勋便是其中之一。“大家亲身感受到人文经典阅读对个人成长、职业成长、心灵成长的巨大价值,想为更多人营造一个安静的读好书的空间。”

        丁永勋告诉记者,重新开业的风入松“只是继承老风入松的品牌和精神,商业上不再有关联”。2005年王炜去世,书店由一位企业家接手。后来停业,“风入松”商标因无人打理,被上海一家文化公司注册。决定重启风入松后,丁永勋辗转找到持有者,买下了商标。兜兜转转,“风入松”又回到了具有理想主义气质的北大人手中。

        因为有发起人经济上的支持,风入松目前没有太大的经营压力。作为书店主理人,丁永勋的KPI(业绩指标)不是赚钱,而是有多少人进入这个店里,翻看了多少本书。“哪怕只是在避雨的时候,进来坐一会儿,翻翻书,也是我们的服务对象。”

        参加开业活动后,书评人绿茶在书店逛了一圈。大学期间,绿茶曾兼职做过两年风入松店员。他坦言:“老风入松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事物,现在是21世纪20年代,对书店来讲,最重要的还是要吸引新的、年轻一代的读者。”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2022级本科生田昊鑫,开业当天在书店里挑了4本书,他觉得书店的品位,符合自己对一家学术书店的想象。“对于绝大多数北大同学来说,应该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想读的书。”

        实体书店仍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风入松重新开业后,绿茶在自己的视频号上发布了“书店重生”视频,勾起了许多风入松老读者的共同回忆。“很多人都有关于风入松的阅读记忆或买书记忆,这足以说明这家书店对于当时的学子和爱书人,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绿茶说。

        丁永勋是北大1999级学生,他的四年大学生活,都有风入松的陪伴,他将风入松称作自己的“第二图书馆”。虽然北大图书馆藏书很多,但是很难占到座,因此他和同学有空就去风入松看书,“蹲在角落或者坐在地上,可以一看一天,不买也行”。那些年,风入松还以书店为依托,开展活动、举办展览,许多文化名家都曾光顾。

        2011年风入松停业,巧合的是,丁永勋成为这一新闻线索的发现者和首位传播者。当时他已工作7年,平时仍常去逛这家书店。那天,他看到书店贴出的临时停业通知,怅然若失,便拍了照片发在微博上。书店当时的运营方说,风入松不会一直关闭,还会择机重启。

        这一择机就是13年,最终,丁永勋自己参与了风入松的重生。

        当年获知风入松停业消息时,绿茶正在荷兰参加一个文化交流活动。逛着街头星罗棋布的书店,想到风入松的消失,他满心惋惜与感伤。“在荷兰,书店在城市里的存在,就像满大街的咖啡馆一样。”

        风入松的停业,其实是当时中国实体书店处境艰难的折射。几大电商开始将书作为引流手段,并开展价格战,人们能够以低于五折的价格从网上买书,实体书店自然受到极大冲击。风入松停业前后,第三极、光合作用等书店也接连倒闭。

        之后,实体书店的境况一直没有好转。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许多人的阅读时光不知不觉被手机蚕食,再加上电子书的普及,最近十来年,实体书店一直身处寒流之中。

        因而,得知风入松重启,大家在欣喜的同时,也或多或少有些担忧。

        “书店已不是一个好生意。”对于书店行业的现状,丁永勋一直有着清醒的认识,但他相信,实体书店仍然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包括它的选书功能,它的体系化推荐服务,它所打造的人和好书相遇的美好空间。

        目前,风入松书店的1万多种书,都是丁永勋一本本挑选出来的。他说:“我觉得书店的重要价值就是,从每年出版的几十万种新书里挑出几千种来,推荐给大家,让大家看到最好的、值得读的书。”

        丁永勋曾和万圣书园店主刘苏里有过一次聊天,他对刘苏里提到的书店的核心价值印象深刻。“网上的书是一本一本的,书店里的书是一簇一簇的,是成体系的。你对一个问题感兴趣,知道有一本相关的书,但是去了书店之后,你也许会发现,这本书的旁边还有一本之前不知道的、讲同样问题的书。好的选书人会把有关联的书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知识体系。”

        丁永勋说,书店有没有品位,选书有没有水平,不是看你有什么书,而是你拒绝了哪些书,也就是哪些书你不卖。“风入松不是‘什么畅销,我卖什么’,那种鸡汤的、成功学的书,我们都没有,教材教辅也没有,实用性的,比如说怎么编程、怎么做菜、怎么炒股,我们也都没有。”

        在实体书店里进行交流是吸引人的重要因素

        “我目前在思考的问题是,如何把书店做得更好,坚持得更久。”开业仪式后的一个小游戏,需要参与者说出自己目前最大的困惑,并在书中寻找答案,轮到丁永勋时,他这样说。

        对于这个问题,绿茶说,希望新的风入松能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在他看来,作为一个场域、一个空间,书店要想更生动、更活化,需要大量的文化活动落地。人们来书店可能更多是为了看一个大咖,或者听一场讲座。

        田昊鑫希望风入松能多开展一些同学们感兴趣的讲座,邀请教授、学者和大家一起讨论,营造更好的文化氛围。“大家能不能在逛实体书店的过程中,在实体书店里进行的交流中,获得比在网上买书、看电子书更多的东西,我觉得是能否吸引同学们来书店的重要因素。”

        尽管知晓风入松目前没有太大经营压力,绿茶仍然认为,书店还是要有自己的生存能力,这才是能够活得久的核心竞争力。他一直相信书店和阅读的价值。“人文阅读是一个人的心灵修养,是任何别的信息获取渠道所不能给予的,哪怕你一年刷了上万个视频,对于你的成长或者知识沉淀,也没有任何价值。一个人如何让自己变得稳定,不受外界的干扰,一方面是由你的阅历决定,但更多的其实来自于你的阅读。”

        (《新华每日电讯》4.19 刘梦妮)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