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4月17日 星期三

    爷爷奶奶最爱上什么课

    《 文摘报 》( 2024年04月17日   08 版)

        有针对性的老年教育是“积极老龄化”的重要一环。

        在全球已总体进入老龄化时代的当下,积极发展老年教育服务势在必行。各国的爷爷奶奶们上学,分别有着怎样的特色学校?怎样的教学方式最受欢迎?“人气课程”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第三年龄大学

        为更积极有效地应对人口老龄化,世界卫生组织先后提出“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理念,以促进老年人继续成为他们所在社会的积极成员,而有针对性的老年教育服务,则是其中重要一环。    

        在此倡导下,基于终身教育理念的老年教育形态开始在欧洲各国出现并迅速生根。1968年,英国发布的《希波姆报告》标志着欧洲老年教育服务进入新发展阶段,由社会边缘进入主流视野,被首次纳入具有法律约束效力的老年关照服务范畴。

        同一年,法国教育部颁布《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规定法国境内所有高等学府有义务设置面向社区教育需求的课程,不得以年龄等特征限制个人学习机会,其中专门强调老年人在社区中获得教育机会的权利不容阻碍。    

        在该法案推动下,法国图卢兹大学于1972年首次为老年退休人士举办暑期班,自此拉开了欧洲大学提供老年教育服务的序幕。相应地,图卢兹大学于1973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第三年龄大学——图卢兹第三年龄大学。    

        这是欧洲国家首次设立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高等教育机构,从历史意义上看,第三年龄大学的出现不仅为满足老年人教育需求提供系统性方案,更为开展针对老龄人群学习规律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关键平台。

        法国第三年龄大学的管理方式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模式,经费来源主要是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支出,要求大学和其他相关合作机构为老年学习者提供终身教育的机会,并强调老年教育作为大学责任的必要组成部分。

        其课程实施方式是以大学为老年学员设计和提供专门的系列讲座和会议为主。学员群体年龄主要在55岁到90岁之间。课程开展的目标首先是提高老年人的身体、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主要包括发展老年群体兴趣爱好的休闲课程,如音乐、绘画、书法;促进老年群体健康发展的卫生保健课程,如体育锻炼、生理医学等;也有为退休后再就业提供帮助的专业技能课程,如计算机或其他职业技能等;还有提高老年群体认知能力的人文科学类课程,如文学、历史、政治、社会学等,实现了高校教育资源与老年教育的共享。

        在日本,1954年建立的老年教育俱乐部是其老年教育服务机构的雏形。1988年,日本文部省建立首个老年教育管理机构——终身学习局。    

        在各类教育机构中,日本放送大学最受欢迎,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广播、电视的形式授课。这是老年学生群体最易获得的学习方式,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学习,且其学习费用远远低于校园学习。因此,与年轻学生相比,日本老年学生更倾向于选择通过放送大学学习。

        角色可以互换

        与法国、日本截然不同的是,英国的老年教育服务是“自下而上”的。有研究者归纳,英国老年教育主体主要包括高等教育机构、继续教育机构、当地教育机构以及志愿团体等。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志愿团体提供的以老年学员为服务对象的第三年龄大学,也是英国最核心的老年教育机构。它以“自下而上”的自主自助型方式运行,在这一模式中,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可以依据需要进行互换。

        具体而言,英国第三年龄大学不受制于政府和大学的约束,而是老年群体自己以独立协会的形式组织起来,集合在不同社区中共同制定“学习协议”,并指定他们中的一个或多个人来领导或指导自身学习。    

        在英国第三年龄大学的课程实施中,没有奖项,没有考试,也没有入学要求来制约老年学习者的参与。课程内容范围较为广泛且灵活多样,包含从哲学、心理学、文学等人文学科到个人兴趣爱好或手工艺的活动。其中比较典型的课程包括旅行、音乐欣赏、棋牌等休闲娱乐课程,瑜伽、太极等保健课程,语言、历史、写作等社会科学课程以及其他自然科学课程。

        老年学员的喜好

        在德国,严格意义上的老年教育机构是老人/长者学院和大学向老年人开放所形成的老年大学。老年大学呈现三种形式:正规学习、旁听学习和长者学习。

        与正规学习不同的是,高校向老年旁听生收取一定学费,有些高校把学费与听课数量挂钩,每学期的费用从20—250欧元不等。

        除少数几个报名受限制的专业之外,德国几乎所有大学专业都向老年人开放。尽管如此,老年学员特别倾向于选择人文与社会科学的专业,尤其是历史、文学和语言。他们对社会学和心理学课题的兴趣也渐渐高涨。由于需要大量的专业基础知识作为学习的前提,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以及医学的课程少有人问津。    

        此外,在选课倾向性上还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老年学员偏向于文学、语言和心理学,而男性老年学员更爱好社会与经济方面的课题。休闲与家政课程、老年保健知识、文化艺术与政治讲座以及计算机普及班和外语教程是老人/长者学院学员的首选对象。    

        在对日本大阪老年学院和韩国联邦高级福利中心进行调研统计后发现,随着年龄增加,两国老年人对“生命回顾”和“人际交流”内容更感兴趣。60—70岁人群的教育需求内容经历三阶段变化——由获取新知识技能的“新奇”阶段转变为继续发展擅长内容的“连续”阶段,再转变为只想与少数人互动交流的“脱离”阶段。

        从教学方式来看,老年人也有普遍性的偏好。在对64岁以上老年人的访谈中发现,知识渊博、尊重学生、风趣幽默且不以考评为目的的正式课堂学习是最受其欢迎的教学方式。

        然而在现实中,老年人通过正式的师生情境方式接受教育的概率远低于预期,他们往往更倾向于采用可自主控制的方式,如通过自愿组织、宗教仪式、体育活动中小组互动的方式进行学习。

        (《解放日报》4.8 彭德倩)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