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4月17日 星期三

    一场双向奔赴的文明对话

    《 文摘报 》( 2024年04月17日   01 版)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由故宫博物院和凡尔赛宫殿﹑博物馆及国家园林公共机构联合主办的“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览日前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展厅开幕。展览通过“龙与百合花的相遇”“紫禁城中的法国风景”“凡尔赛宫的中国时尚”3个单元,约200件文物精品汇聚一堂,展现中法彼此借鉴、相互学习的文化交流史。

        展厅里陈列着凡尔赛市立图书馆收藏的一些珍本古籍:李明著《中国近事报道》、法国天文学家德梅朗的通信集等。这些书籍介绍了中国资讯,传播了中国文化,加深了欧洲对中国的了解,在欧洲产生了深远影响。独立展柜里,一只铜镀金壳开光人物像怀表引人注目。怀表最外层为黑鲨鱼皮表套,并用金钉镶嵌出漩涡状和团花图案。铜镀金表壳中央用郁金香花围出圆形开光,表盘中间蓝色珐琅上绘金色百合花图案;打开机芯,可见摆轮保护罩上镂雕一条中国式五爪金龙。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紫禁城与凡尔赛宫”展览中方策展人郭福祥告诉记者,这只表原藏于故宫养心殿,是两国交往的重要物证。“从丰富的文物可以看出,科学和艺术的交流是17、18世纪中法交往的主旋律。”郭福祥说。

        一个黑漆方盒内放置着30余件仪器,包括比例尺、直尺、矩尺、圆规、测角尺等,盒内还有铜镀金三角支架和蓝色珐琅水丞。据介绍,这盒绘图仪器为清宫造办处将法国制和清宫自制仪器配套组合而成,功能齐备,非常实用。满文版《几何原本》《西洋药书》,圆明园西洋楼大水法铜版画,来自法国的钟表、多功能镜、精油……法国文化对清代的科学、艺术、建筑、医学、地图测绘等诸多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紫禁城内形成了绚丽而独特的“法国风景”。与此同时,大量中国工艺品和书籍进入法国,引发了以凡尔赛宫为中心、波及欧洲各国的“中国风艺术”创作风潮。

        中国瓷器备受欧洲人喜爱,法国人还会对这些瓷器进行装饰和改造,使之更符合法国品味。产自中国的青釉香水瓶,由巴黎工匠在顶部、口沿及底座加上洛可可风格的铜镀金饰件,使其呈喷泉般的形状。饰件包含贝壳、芦苇、天鹅、螯虾等元素,表达“水”的主题。除了瓷器,法国人在绘画、纺织品、漆器、建筑、园林等方面也积极借鉴中国文化,中国成为法国艺术家和知识精英获取创作灵感的重要源泉。

        文化的交流从来不是单向的,而是在互动中产生活力、激发创新。“中国和法国虽远隔千山万水,在历史上却进行过持续不断的文化交流。”郭福祥说,时至今日,这种交往和交流仍令人回味无穷,并不断续写着新篇。

        (《人民日报》4.11 邹雅婷)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