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4月10日 星期三

    中国学术体系的核心是中国观点的表达

    《 文摘报 》( 2024年04月10日   06 版)

        一个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大体与该国的物质基础相匹配。从16世纪到19世纪上半叶,正在崛起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学术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和尊敬。老子、孔子等中国先哲的著作在欧洲被翻译出版,欧洲汉学开始兴盛。鸦片战争以后,情况反了过来,《群学肄言》《民约论》《法意》《群己权界论》等西方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理论著作纷纷被译成中文出版,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培根、孟德斯鸠、康德、黑格尔等被中国思想界所接纳,这些理论著作和思想家的观点成为当时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核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了大量西方学术著作中译本(包括历史著作),很少有中国学术著作被西方国家翻译出版。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应该认真考虑中国学术体系的观点表达。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要与我国物质生产能力相匹配,形成学术影响力,提高国家话语权。文化、哲学社会科学、意识形态等的影响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在世界上和平发展、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衡量指标。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与我国物质生产能力相匹配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极为重要的使命,也是极为紧迫的任务。

        今天,建设我国史学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研究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设我国史学话语体系,关键是总结、概括出体现这一话语体系的科学概念和学科范式。要在更多史料的支持下进一步论证和丰富这些概念。要对诸如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民族区域自治等作出翔实的学术论证,使之成为学术话语;要对我国学者有较多话语权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学说进行更加深入的学术研究和论证。要在这些方面坚持努力,我国史学才能把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而不是跟在西方学者后面亦步亦趋。

        (《历史研究》2024年第1期 张海鹏)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