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4月03日 星期三

    新质生产力重塑传统采煤业面貌——

    钢铁“蛟龙”化解世界性难题

    《 文摘报 》( 2024年04月03日   01 版)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煤海蛟龙”在车间下线。

        “采煤,不就是在巷道里打眼放炮,再用矿车拉出来吗?”如果你还是这种印象,就落伍啦!

        按下启动键,200多米长的机械设备“舞动”起来,一边向前掘进,一边支护巷道,截割下来的煤块同时被运出煤巷,一刻也不会耽误——这,才是如今煤炭采掘的样子。

        更神奇的是,大型采煤机在地下自主割煤,还能够主动感知煤岩性状,适时调整工作状态。煤矿工人只需定时巡检,不必再手动操作设备。而且,井下采集的所有数据,都能通过5G网络快速交互链接……

        大地深处,传统采煤业的面貌,正在被新质生产力彻底重塑。

        高效的综合机械化采煤问题,我国已基本解决。但很长一段时间,综合机械化巷道掘进,仍是一道待解难题。

        作为煤炭开采的先行基础工程,巷道掘进占煤矿井下采掘工程量的70%~80%。我国每年新掘巷道13000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工程量巨大。

        如今,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煤海蛟龙4.0”,通过集群控制,可以实现一键启停、自主行走、远程截割,一举破解了这一难题。

        在它的诞生地——中国煤科太原研究院的生产车间,记者见到了这条长达200多米的钢铁“蛟龙”。

        “可伸缩的巨大滚筒是它的利齿,负责挖掘;前方的旋转刀盘好似龙舌,把割下来的煤块源源不断地拨到嘴里,而龙的脊椎和顶部、侧面的龙爪负责支护,龙的身体则负责运输。”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首席科学家、快速掘进系统总设计师王虹介绍道,“整个系统完成了从掘进到支护再到运输的一整套工作,彻底解决了煤巷掘进、支护、运输不能平行作业的世界性难题。”

        稳定围岩环境,月最高进尺3088米,创造大断面单巷掘进世界纪录;中等稳定围岩环境,月最高进尺2086米,掘进效率提高3倍;复杂围岩环境月进尺856米,刷新国内复杂围岩条件掘进进尺纪录。

        这条中国“蛟龙”,掘出了世界纪录!

        同时,新技术的运用还让采煤变得更安全。

        在三大化石能源中,唯有煤炭开采至今仍需要工人下井作业,面临种种不可预知的险情。

        “安全生产、绿色开采,人是第一位的。未来我们的煤炭行业不能打人海战术,而要靠科技创新,走智能化道路。”中电科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华讯网络解决方案架构师王晓龙说。“这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智能调度中心。我们通过打通人员精准定位、应急广播、安全监控、AI视频等多个子系统边界,能快速发现风险,并快速进行应急处置。”

        “现代化的矿井告别低矮狭窄和脏、乱、危险,智能综采技术与装备功不可没!”中国煤科科技委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红普感叹道。

        (《光明日报》3.27 崔兴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