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4年03月23日 星期六

    缤纷短视频,越刷越抑郁?

    《 文摘报 》( 2024年03月23日   06 版)

        近期有媒体报道称,一个普通高中女孩因经常使用手机浏览某社交平台,以至于产生了精神危机。

        女孩一直以为所有的中学生都和自己一样,所有时间都花在作业和试卷里。但当她在某社交平台上看到了很多其他城市以及海外留学的高中生的生活vlog(视频日志),感觉那些内容就像在描述一个遥不可及的“平行世界”。在那个“平行世界”中,同龄人都有着五彩斑斓的校园生活,有各种社团活动、节日派对等,即使是学习在他们的vlog中也是快乐、松弛的。

        女孩因此看到了人生的无限可能性,也触发了她对自己生活的苦闷与迷茫,很快,她被确诊为中度焦虑和抑郁。好在女孩意识到了问题,积极寻求帮助,情况慢慢好了起来。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不仅很多中学生有类似的困扰,甚至成年人都会有类似的经历。

        使用社交媒体而导致的心理问题,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上行比较”。

        “社会比较”理论认为,人们会为了评估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能力和观点等社会特征,而与他人或群体进行比较。“社会比较”可以根据与自己某方面相比更出色、相似和更差这三个水平,分为上行比较、平行比较和下行比较。

        通常来说,平行比较有助于形成更为真实和客观的自我认知;下行比较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自尊心和满足感,让人感到相对优越;上行比较则是一把双刃剑,可能会引发自我贬低和挫折感,也可能会促使个体努力提升自己。

        一些网络社交平台通过某种算法,总是能“聪明地”发现人们爱看那些滤镜下的“人生切片”,并进行大范围地推送。当人们刷到了这些视频,算法又会继续推同类的视频过来,从而为用户构建了促进上行比较的“信息茧房”。很多成年人尚且会在这样的“信息茧房”里焦虑不已,更何况是涉世未深的中学生?他们还没有形成稳定的自我身份认同,还不能很理性客观地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同时又缺乏批判性思维,对于那些一味“晒生活”的vlog,很少会考虑到诸如“这些都是真实的吗”“他们的生活全都是光鲜的一面吗”等问题。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当上行比较没有得到良好的引导时,滋生的往往是失望、挫败、不满和焦虑等消极情绪,而消极情绪迟迟得不到改善,就可能引发不同程度的焦虑症和抑郁症。

        作为老师和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应及时做出积极引导。对于青少年自身而言,最重要的是能够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以理性、客观、综合的思考方式看待周围和网络上的世界。

        (《羊城晚报》3.15)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